zài yóu lú shān sān shǒu qí sān
再游庐山三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cǐ shān yán gǔ bù zhī chóng , chì yǎn fú tú zì yī fēng 。
máng qiāo suí sēng jiàn huáng yè , xiǎo guāng xiāo xuě duò cháng sōng 。
shí quán shì yǐn xiān shī xī , wǔ fàn guī xún xià sì zhōng 。
shèng chù zhuǎn duō hún kǒng wàng , chū shān wéi jiàn bái yún nó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此山中的岩谷无法确定它的重量,赤眼浮图就自己占据了其中一座峰顶。芒蹻随着僧侣踩踏着黄叶,清晨的光芒映照下,雪花纷纷飘落,而长松依旧屹立。石泉里试着饮用先师赐予的水,午餐后,寻找着下寺的钟声。胜景如此多,却有些担心会忘记,离开这座山时,只能看到白云弥漫。
总结: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座山中的岩谷和峰顶景致,以及僧侣在此的生活情景,表现出山中美丽景色和安宁祥和的氛围。

赏析:这首诗是苏辙的《再游庐山三首》中的第三首,描述了庐山的美景和僧侣的生活。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首句"此山岩谷不知重"表达了庐山壮丽的山川景色,岩谷层叠,让人不知疲倦。"赤眼浮图自一峰"中的"赤眼"可能指的是朝霞或夕阳,赋予了山峰神秘的色彩。
接下来的句子"芒蹻随僧践黄叶"描述了僧人漫步在庐山的黄叶之间,"晓光消雪堕长松"则表现了清晨的光线透过松树洒在雪上,景色宛如仙境。
"石泉试饮先师锡"提到了诗人品味庐山的泉水,也许是从庐山的泉水中汲取灵感。"午饭归寻下寺钟"则展现了僧人的宁静生活,日常的钟声成为了一种安定的音符。
最后两句"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留恋之情,离开庐山后只能看到浓密的白云,难以忘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再游庐山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