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é shì yuàn duān wǔ tiě zi èr shí qī shǒu huáng tài hòu gé liù shǒu qí liù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皇太后阁六首 其六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扬子江心泻镜龙,波如细縠不摇风。
宫中禁捧秋天月,长照人心助至公。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yáng zǐ jiāng xīn xiè jìng lóng , bō rú xì hú bù yáo fēng 。
gōng zhōng jìn pěng qiū tiān yuè , cháng zhào rén xīn zhù zhì gōng 。

动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扬子江中,水流湍急,形似一条巨龙镜心泻出,江面波浪细如绸缎,仿佛无风拂动。
在皇宫内,禁止随意捧观秋天的明月,但这明月长时间照耀着人们的心灵,助力于至公的治理。



总结:

诗人通过描绘扬子江流水如龙,波澜不惊,隐喻君主应具备如江水般沉稳的品质。接着,诗人谈及皇宫禁止随意观赏秋天的月亮,表达了君主治国之道应当慎重严谨的意味。最后,诗人强调明月辅助至公的治理,强调明君应当心怀天下百姓,勤勉公正地治理国家。整体表达了君主应具备谦和沉稳、审慎明智、心系民众的美德。

赏析:
这首诗《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皇太后阁六首 其六》是苏辙的作品,以其典雅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而著称。诗人以端午节为背景,描绘了扬子江的壮丽景色,并借此表达了对皇太后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第一句“扬子江心泻镜龙,波如细縠不摇风”生动地描绘了扬子江如同一条宽广的镜面,江水平静如镜,波纹细腻,仿佛没有一丝风吹动。这种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宁静和和谐,与端午节祥和的氛围相契合。
接下来的两句“宫中禁捧秋天月,长照人心助至公”则表现了皇太后的崇高地位和品质。她被描绘成宫中的至高无上的存在,她的存在如同秋天的皎洁月光一样,照耀着人们的心灵,助力至公之事。这里的“至公”可能指的是国家大事或公共利益,强调了皇太后的圣明和支持。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 皇太后阁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