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ú chōng qīng fū rén qín guó wǎn cí èr shǒu qí yī
吴冲卿夫人秦国挽词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国老相随尽,家风慨独存。
见夫成相业,听子得忠言。
气节惭多士,声华盛一门。
平生高义重,未易俗人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guó lǎo xiāng suí jìn , jiā fēng kǎi dú cún 。
jiàn fū chéng xiāng yè , tīng zǐ dé zhōng yán 。
qì jié cán duō shì , shēng huá shèng yī mén 。
píng shēng gāo yì chóng , wèi yì sú rén lù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国老相随尽,家风慨独存。
见夫成相业,听子得忠言。
气节惭多士,声华盛一门。
平生高义重,未易俗人论。

翻译:国家的老臣们相继辞世,只有我家的家风依然伟大。
看到那些成为宰相的人的业绩,我倾听子子孙孙们得到的忠诚劝言。
忠诚的品质令众多士人自愧不如,而我们家声名显赫一脉相承。
我一生都以高尚的道义为重,这种品质不易被庸俗之人评论。



总结:

这首诗描述了国家的老臣们相继离世,但作者家族的家风却依然独存。作者称赞那些成为宰相的人的业绩,并倾听子孙们得到的忠诚劝言。他感到自愧不如,因为众多士人的气节使他惭愧,而作者家族的声名却辉煌一脉相承。作者一生都坚守高尚的道义,这种品质不容易被庸俗之人所理解和评判。

赏析:这首诗是苏辙创作的《吴冲卿夫人秦国挽词二首 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吴冲卿夫人的赞美和对她的家风、教育方式以及高尚品德的称颂。
首先,诗人描述了吴冲卿夫人的家风慨独存,意味着她的家庭教育方式独具特色,让人们感到钦佩。她的家庭教育使得儿子具备了忠诚之心,能够听从忠言,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诗中提到了家风传承,让人联想到家族的光荣传统。而“声华盛一门”则意味着吴冲卿夫人的家族声望显赫,代代相传。
诗人强调吴冲卿夫人一生秉持高尚的道德标准,她的高义重,不易被庸俗之人所论及,这也突显了她在品德方面的卓越。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吴冲卿夫人的崇敬和对她家庭教育、道德品质的称颂。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吴冲卿夫人秦国挽词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