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宋诗 >诗词名句 > 观湖二首 其一 > 飞云不觉醉陶陶

“飞云不觉醉陶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飞云不觉醉陶陶”出自哪首诗?

答案:飞云不觉醉陶陶”出自: 宋代 苏轼 《观湖二首 其一》,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fēi yún bù jué zuì táo táo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2:“飞云不觉醉陶陶”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飞云不觉醉陶陶”的上一句是: 释梵茫然齐劫火 , 诗句拼音为: shì fàn máng rán qí jié huǒ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3:“飞云不觉醉陶陶”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下一句,“飞云不觉醉陶陶”已经是最后一句了。

“飞云不觉醉陶陶”全诗

观湖二首 其一 (guān hú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苏轼

乘槎远引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
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鳌。
释梵茫然齐劫火,飞云不觉醉陶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chéng chá yuǎn yǐn shén xiān kè , wàn lǐ qīng fēng shàng hǎi tāo 。
huí shǒu bù zhī shā jiè xiǎo , piāo yī yóu jué sè chén gāo 。
xū mí yǒu dǐng dī chuí rì , dōu lǜ wú gēn xià dài áo 。
shì fàn máng rán qí jié huǒ , fēi yún bù jué zuì táo táo 。

“飞云不觉醉陶陶”繁体原文

觀湖二首 其一

乘槎遠引神仙客,萬里清風上海濤。
回首不知沙界小,飄衣猶覺色塵高。
須彌有頂低垂日,兜率無根下戴鼇。
釋梵茫然齊劫火,飛雲不覺醉陶陶。

“飞云不觉醉陶陶”韵律对照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乘槎远引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鳌。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释梵茫然齐劫火,飞云不觉醉陶陶。

“飞云不觉醉陶陶”全诗注音

chéng chá yuǎn yǐn shén xiān kè , wàn lǐ qīng fēng shàng hǎi tāo 。

乘槎远引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

huí shǒu bù zhī shā jiè xiǎo , piāo yī yóu jué sè chén gāo 。

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xū mí yǒu dǐng dī chuí rì , dōu lǜ wú gēn xià dài áo 。

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鳌。

shì fàn máng rán qí jié huǒ , fēi yún bù jué zuì táo táo 。

释梵茫然齐劫火,飞云不觉醉陶陶。

“飞云不觉醉陶陶”全诗翻译

译文:
乘坐小船远引来了一位神仙客人,一路上经过万里海域,清风拂面,海浪波涛不断。
回首望去,不知沙界竟然如此狭小,而身着飘逸衣裳的神仙客人依然感觉尘埃很高。
须弥山虽然有高耸的巅峰,但在神仙的眼中却显得很低,兜率宫虽然无根可寻,但鳌兽托着还是傲然耸立。
释放心灵,淡然面对人世间的种种,就像面对熊熊劫火一样平静,而驾着飞云也不觉得喜悦陶醉。
全文总结:诗中描绘了乘坐小船远引来的一位神仙客人,途中经过万里海域,清风拂面,海浪波涛不断。回首望去,神仙客人发现沙界竟然很小,而自己身着飘逸衣裳却感觉尘埃很高。诗中还提到了须弥山和兜率宫的形象,以及释放心灵,淡然面对世间的种种,和不被外物所动的境界。

“飞云不觉醉陶陶”总结赏析

《观湖二首 其一》是苏轼创作的诗歌,它可以被标签为“写景”和“抒情”。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苏轼乘坐小船远远引领神仙客人,航行在湖上,感受到了清风万里,海浪如山的壮丽景象。诗中回首时,却感觉沙界已经不可见,漂浮的衣袍也觉得色彩高耸。接着,诗人提到了佛教的须弥山和道家的兜率天,形象地表现了宇宙之大、无边无际的奇妙景象。最后,诗人谈到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和云飘飘的心境,意味着超越尘世,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结合了佛道哲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以及对超越世俗的追求。

“飞云不觉醉陶陶”诗句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於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後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後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更多...

“飞云不觉醉陶陶”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