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wáng dào lù tóng bǎi zhù ān èr shǒu qí yī
送王道录桐柏住庵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曹勋 (cáo xūn)

早觉人间万事非,便寻幽远净征衣。
每嗟老境难辞老,政使归时未得归。
物外无思皆妙道,尘中有患更危机。
羡君行李翩然去,琼阙从兹两子微。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zǎo jué rén jiān wàn shì fēi , biàn xún yōu yuǎn jìng zhēng yī 。
měi jiē lǎo jìng nán cí lǎo , zhèng shǐ guī shí wèi dé guī 。
wù wài wú sī jiē miào dào , chén zhōng yǒu huàn gèng wēi jī 。
xiàn jūn xíng li piān rán qù , qióng quē cóng zī liǎng zǐ wē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早就觉得人间万事都是非非之事,便开始寻找幽远净土去征衣。
每每叹息老年境况难以摆脱,官职使我归家时未能回去。
超脱尘世的心境都是奇妙的修行之道,纷扰尘世则更多危机和烦恼。
羡慕你带着行李轻盈地离去,宛如仙宫之阙,从此你我各自微茫。

总结:

诗人早已认识到人世间的种种是非烦恼,因此决定寻找遥远宁静的地方穿着清洁的衣衫。他时常感叹老年时的处境难以摆脱,官职使他无法回到故乡。在超脱尘世的思考中,他发现远离纷扰的心境是一种奇妙的修行之道,而在尘世之中则有更多的危机和烦恼。他羡慕有人能轻装上路,离开这个纷扰尘世,宛如仙阙一般高远,从此各自茫茫。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是曹勋的《送王道录桐柏住庵二首 其一》。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王道录的离去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道路的深刻思考。
首节写诗人早晨醒来,感觉到人间的繁琐事务都不值一提,因此决定寻找宁静的隐居之地。这里的“万事非”表达了世俗生活的虚妄,强调了远离喧嚣的愿望。净征衣可能指的是僧袍,显示出诗人向往出家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节奏表达了对老境和政治的矛盾感叹。诗人虽然向往宁静,但他必须面对老去和世事的纷扰。政治需要他的才智,而归隐的渴望却仍未实现。
第三节强调了远离尘世的价值。物外的境界被赞美为“妙道”,而尘世则被视为“更危机”,突显了尘世的诱惑和困扰。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王道录的祝愿,希望他能够顺利前往他的隐居之地,而自己则留在现实世界中。最后两句中的“琼阙从兹两子微”可能指的是王道录和诗人自己,暗示了他们将分道扬镳,各自追寻自己的道路。
标签: 思考人生、离世归隐、友情、追寻道路。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曹勋写的《送王道录桐柏住庵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曹勋介绍:🔈

曹勋(一○九八?~一一七四),字公显,一作功显,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以恩补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二三)赐同进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仍爲武官。靖康之变从徽宗北迁,至燕山,受密旨间行诣康王。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至南京,以建言忤执政,出於外。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副刘光远使金,中途还,又充馆伴副使。未几,爲报谢副使使金,十二年至金,得请还梓宫及太后。十三年,兼枢密副都承旨。十五年奉祠。二十五年,起知合门事兼干办皇城司。二十九年,再爲称谢副使使金。三十年,提举万寿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一四二、一四四、一五○、一五三、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起提举皇城... 查看更多>>

曹勋的诗:

曹勋的词:

  • 谒金门

    春待去。帘外连天飞絮。老大心情慵纵步...

  • 玉楼春

    昔年曾到神清洞。笑领希夷非夙梦。看时...

  • 饮马歌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暮沙明残照。...

  • 长寿仙促拍

    舜德日辉光,正初冬盛期。东朝喜、诞生...

  • 长寿仙促拍

    绛阙,正春光到时。当人日、诞芳仪。向...

  • 浣溪沙

    西苑烟光倚槛新。桃花艳艳静无尘。照溪...

  • 浣溪沙

    日上龙城散晓阴。琼芳堂下玉成林。江梅...

  • 酒泉子

    连面霜风。野馆山村逢至日,开怀欲酒杯...

  • 诉衷情

    人情世态饱经过。眼也见来多。忙中掉得...

  • 诉衷情

    得抽头处好抽头。等待几时休。贤且广张...

  • 曹勋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