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án lǎo féng chūn shí sān shǒu qí sì
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邵雍 (shào yōng)

年老逢春莫厌春,住家况复在天津。
既将水竹为生计,须与风花作主人。
故宅费功除瓦砾,新畦加意种兰薰。
未知去此闲田地,何地更能容此身。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nián lǎo féng chūn mò yàn chūn , zhù jiā kuàng fù zài tiān jīn 。
jì jiāng shuǐ zhú wéi shēng jì , xū yǔ fēng huā zuò zhǔ rén 。
gù zhái fèi gōng chú wǎ lì , xīn qí jiā yì zhǒng lán xūn 。
wèi zhī qù cǐ xián tián dì , hé dì gèng néng róng cǐ shēn 。

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四

—— 邵雍

年老逢春莫厭春,住家況復在天津。
既將水竹爲生計,須與風花作主人。
故宅費功除瓦礫,新畦加意種蘭薰。
未知去此閑田地,何地更能容此身。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nián lǎo féng chūn mò yàn chūn , zhù jiā kuàng fù zài tiān jīn 。
jì jiāng shuǐ zhú wéi shēng jì , xū yǔ fēng huā zuò zhǔ rén 。
gù zhái fèi gōng chú wǎ lì , xīn qí jiā yì zhǒng lán xūn 。
wèi zhī qù cǐ xián tián dì , hé dì gèng néng róng cǐ shē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年老的时候遇到春天,不要厌恶春季的到来,依然住在天津这个地方。
既然选择了以种水竹为生计,就要与春风和花朵为伴,成为它们的主人。
旧有的住宅需要花费功夫清理掉瓦砾,新的田地上要专心种植兰花。
不知道未来会去哪个宁静的田地安身立命,何处更能容纳这个身躯呢。



总结:

诗人年老之时,虽然迎接春天的心情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激动,但仍然享受春季的到来。他选择以种植水竹为生计,同时也愿意与春风和花朵为伴,成为这片自然之间的主人。他将旧有的住宅费心清理整理,而对于新的田地,他又将心思放在种植兰花上。然而,诗人对于未来的归处却感到迷茫,不知道哪个宁静的田地能够容纳他安身立命。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交融与依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四》是明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抒发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家园的眷恋之情。诗中描述了他年事已高,但仍然心怀春天的热情,依然喜欢居住在天津这个地方。
首句"年老逢春莫厌春"表达了诗人不因年老而对春天感到厌倦,相反,他热切期待每一年的春季。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接着诗人提到了自己的居所,他将水竹作为生计,意味着他以清静的生活为乐,不追求繁华。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风花的主人,这里"风花"可能指的是自然的美好景色,诗人希望能够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诗人在家园中的种种事物。他费功除去了屋顶的瓦砾,新畦加意种上了兰花。这些细节表现出他对家园的精心经营和热爱。最后两句"未知去此闲田地,何地更能容此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目前的居所的珍视,他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有更适合的地方容纳自己。
标签: 抒情、咏物、田园、生活态度。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邵雍写的《年老逢春十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邵雍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 查看更多>>

邵雍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