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ì lù tí xíng wáng bǎi láng zhōng wǎn cí èr shǒu qí èr
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晚岁官仍困,终身耻自言。
廉明汉循吏,仁爱郑公孙。
赤县朝称理,衡山德共尊。
远人应罢市,处处有遗恩。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wǎn suì guān réng kùn , zhōng shēn chǐ zì yán 。
lián míng hàn xún lì , rén ài zhèng gōng sūn 。
chì xiàn cháo chēng lǐ , héng shān dé gòng zūn 。
yuǎn rén yìng bà shì , chù chù yǒu yí ē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晚年身居官职仍然被束缚,终生感到羞耻难言。廉明的汉朝官吏像循规蹈矩般廉洁,而郑国的公孙则以仁爱著称。在赤县朝廷,治理得当合理公正,而在衡山地区,德行备受尊崇。遥远的外地人纷纷停止了贸易,因为处处都能感受到他们所受的恩惠。
全文总结:这首诗描绘了晚年官员的困境和内心的羞耻感。与此同时,也赞美了廉明的汉朝吏员和仁爱的郑公孙,以及赤县和衡山地区的善治和高尚品德。在这样的治理下,远方的人们都受益匪浅,不愿再进行商贸活动,表达了对这些地区治理者的敬意与感激之情。

赏析:这首《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 其二》是苏辙的词作,反映了作者对亡故的伯郎中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仕宦生涯的评价。
首句“晚岁官仍困,终身耻自言。”表现了伯郎中晚年仍在官场辛苦努力,不愿自夸自美,表现出他的廉洁与谦逊。
接着的“廉明汉循吏,仁爱郑公孙。”则赞扬了伯郎中的廉正和仁爱之德,将他与汉朝的循吏以及郑公孙相提并论,显示了他的高尚品德。
第三句“赤县朝称理,衡山德共尊。”强调了伯郎中在赤县朝廷中受到的高度尊敬,以及他在衡山地区的美德备受推崇。
最后一句“远人应罢市,处处有遗恩。”则表达了伯郎中的仁爱之情,无论在远方还是当地,他都留下了深刻的遗恩。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