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áng bǎi tí xíng láng zhōng wǎn shī èr shǒu jiǎ chén shí èr yuè bā rì fèng xiáng guān shè shū qí yī
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轼 (sū shì)

才贤世有几,廊庙忍轻遗。
公在不早用,人今方见思。
故山松鬰鬰,旧史印累累。
惟有同乡老,闻名尚涕洟。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cái xián shì yǒu jǐ , láng miào rěn qīng yí 。
gōng zài bù zǎo yòng , rén jīn fāng jiàn sī 。
gù shān sōng yù yù , jiù shǐ yìn lèi lèi 。
wéi yǒu tóng xiāng lǎo , wén míng shàng tì yí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才贤的人在这个世间有几个,他们的才德被尊崇的廊庙却忍心轻易地遗弃。公众在当初没有早早地使用他们,如今人们才开始明白并体会到他们的可贵。

故乡的山上,松树郁郁葱葱,古代的历史记录累累如山。只有那些同乡老人,还记得他们的名字,感叹不已。



总结:

这首诗歌抒发了才贤人物被忽视或被遗忘的情感,表达了对这些被埋没的人才的思念和敬重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故乡山上郁郁葱葱的松树和厚重的历史记载,暗示着这些被忽视的人才实际上有着深厚的背景和潜力。而唯有故乡老人仍然珍视并传颂着他们的名字,表达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言简意赅,以古人的目光,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实。

这首诗是苏轼的《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 其一》,让我们来赏析:一下:
这首诗是苏轼为了挽死去的伯提刑郎中而作的,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思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先,诗人提到了伯提刑郎中的才华和贤德,他是世间少有的才子,但却因时机不得当而未能得到官府的重用,这种遗憾让人感到惋惜。接着,诗人提到了如今才开始认识到伯提刑郎中的才华,这反映了人们常常在失去之后才明白珍惜的现实。
诗中的"故山松鬱鬱,旧史印累累"表现了伯提刑郎中深藏不露的品质和他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最后,诗人提到了同乡的老人们,他们仍然记得伯提刑郎中的名字,这表明他在乡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令人感到敬佩。
整首诗以叙事方式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现实和人生哲理。标签可以包括"友情"、"哀思"、"社会"。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轼写的《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系列:

本文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 查看更多>>

苏轼的诗:

苏轼的词:

  • 水龙吟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

  • 水龙吟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

  •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

  • 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

  • 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

  • 满庭芳

    香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

  •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

  • 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

  • 满庭芳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

  • 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

  • 苏轼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