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tōng pàn jiǔ yuè wàng rì shǐ jiàn jú huā èr shǒu qí èr
和通判九月望日始见菊花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陈襄 (chén xiāng)

灼灼秋英缀露华,白衣不见日空斜。
细看未减重阳泪,更晚犹胜二月花。
城里好山何处寺,门前多竹甚人家。
直须载酒频来赏,莫为衰迟便感嗟。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zhuó zhuó qiū yīng zhuì lù huá , bái yī bù jiàn rì kōng xié 。
xì kàn wèi jiǎn chóng yáng lèi , gèng wǎn yóu shèng èr yuè huā 。
chéng lǐ hǎo shān hé chù sì , mén qián duō zhú shèn rén jiā 。
zhí xū zǎi jiǔ pín lái shǎng , mò wèi shuāi chí biàn gǎn jiē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明亮的秋英花点缀着露珠,白衣人在无日的天空中斜影稀疏。
仔细观察,仍可见到重阳节时的泪珠,它们比二月的花更加迟到。
城里有一座美丽的山,寺庙在何处?门前有很多竹子,居住的人家众多。
你应当常常携带酒来此赏景,不要因为年老而感叹。



总结:


这首诗以秋英花为景,描述了秋天的美景。花朵明亮灿烂,如同点缀在露珠上,而身着白衣的人在无日的空中投下斜影。作者提到重阳节时的泪珠,仍然可以看到,它们比二月的花更晚开放。在城市中,有一座美丽的山,而山下有一座庙宇,门前种满了竹子,住着很多人。最后,作者建议读者常常携带酒来此地欣赏美景,不要因为年老而感叹。整首诗以秋天景色为背景,表达了欣赏自然之美和珍惜时光的主题。

赏析:这首古诗以写菊花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秋菊的深刻感悟。菊花灼灼秋英,犹如点点露珠映衬,白衣不见阳光的斜照,形象逼真。作者以此寄托了重阳节的愁思之情,表达了对光阴流转的感慨。菊花虽已盛开,但依然未减去背负的沉重泪痕,与二月的花相比,显得更为娇艳。接着描绘了城市景观,山、寺、竹、人家,勾勒出宁静美好的秋日景象。最后,作者鼓励读者,时常前来赏菊,不要因岁月的流逝而感叹衰老。
标签: 描写自然、抒怀、劝诫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陈襄写的《和通判九月望日始见菊花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陈襄介绍:🔈

陈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灵村,人号古灵先生。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蒙阳等县。嘉佑二年(一○五七),入爲秘阁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复爲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宁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寻直学士院。四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陈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复知陈州。八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元丰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灵先生文集》。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陈襄诗四卷,以宋刻《古... 查看更多>>

陈襄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