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 jiù tí zài shū qí yī
观旧题再书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梅挚 (méi zhì)

方丈前诗映後诗,更无尘点碧纱围。
老僧相顾应相笑,不似扬州刺史里。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fāng zhàng qián shī yìng hòu shī , gèng wú chén diǎn bì shā wéi 。
lǎo sēng xiāng gù yìng xiāng xiào , bù sì yáng zhōu cì shǐ lǐ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方丈前的诗映着后来的诗,没有一丝尘埃沾染碧纱的围裙。

老僧们相互对视,应该会相互微笑,与扬州的刺史内政官那里截然不同。



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两幅不同景象的对比。方丈前的诗和后来的诗之间,彼此清新脱俗,没有世俗的尘埃;而老僧们的相视笑容,与扬州刺史内政官的世俗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禅宗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繁华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是梅挚创作的,以观赏旧题再书为主题。诗人描述了在方丈前看到了前人的诗作,感慨颇多。首先,诗人提到前人的诗映後诗,意味着前人的诗歌作品影响了后人,传承了文化。接着,诗中提到了“更无尘点碧纱围”,表达了方丈前的景致幽静清幽,没有尘埃的玷污,宛如一幅碧绿的画卷。
诗中的老僧是作者在方丈前所遇到的,老僧们互相对视,相互交流,相互欣赏。这种情景反映出了佛教中的心灵交流和深厚的修行精神。而最后两句“不似扬州刺史里”,则是对扬州刺史的对比。这里的扬州刺史可能代表了世俗的权势和纷争,与清幽的方丈前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修行和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标签: 写景、抒情、佛教、对比。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梅挚写的《观旧题再书》系列:

本文作者梅挚介绍:🔈

梅挚(九九五~一○五九),字公仪,成都新繁(今四川新都)人。仁宗天圣间进士,授大理评事。景佑初,以殿中丞知昭州(《宋史新编》卷九二)。庆历四年(一○四四),擢殿中侍御史。五年,爲言事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四)。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迁户部副使。七年,降知海州,徙苏州。皇佑三年(一○五一),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同上书卷一七○)。嘉佑二年(一○五七)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滑州,改杭州。累迁右谏议大夫。三年,徙江宁府。四年,知河中府,卒(《乾道临安志》卷三),年六十五。《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梅挚诗,今存《梅谏议集》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今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查看更多>>

梅挚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