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dà rén wǔ gēng shān tǔ yuè qí sì
次韵大人五更山吐月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过 (sū guò)

四更山吐月,纸帐惊虚明。
披衣访黄冠,野渡孤舟横。
束緼旋乞火,犬号惊夜行。
归休勿久娱,霜露满山城。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sì gèng shān tǔ yuè , zhǐ zhàng jīng xū míng 。
pī yī fǎng huáng guān , yě dù gū zhōu héng 。
shù yùn xuán qǐ huǒ , quǎn hào jīng yè xíng 。
guī xiū wù jiǔ yú , shuāng lù mǎn shān ché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夜深人静的时候,山上的月光如同吐出一样明亮,映照在纸帐上,使虚明之间一片惊奇。我披着衣衫,前去拜访黄冠高士,孤舟横渡野渡河流。
我身着朴素的束緼,忽然转身向路人乞讨些火光,而夜深行走的犬只发出长声,使我惊醒于夜行中。
提醒自己回家休息不要过于沉迷娱乐,霜露已经满布山城,天气逐渐寒冷,需要注意保暖。
总结:这篇古文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人物在山间穿行,拜访高士并乞讨火光,感受着孤独与清冷。最后,通过这个夜行经历,作者告诫人们不要过度娱乐,及时归家休息。整篇文章透露着深沉的寂寥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次韵大人五更山吐月 其四》由苏过创作,表达了夜晚的幽静和寂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赏析:
这首诗以五律的形式构成,共有四句。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孤独和静谧之情感。
第一句"四更山吐月,纸帐惊虚明"描述了四更时分山上的月亮已升起,将光辉透过纸帐洒在房间内,勾画出宁静的夜晚画面。
第二句"披衣访黄冠,野渡孤舟横"表现了诗人在这个时刻独自外出,可能是前往访问一位学者或朋友,而孤舟横渡野渡河,增添了一丝冒险的色彩。
第三句"束緼旋乞火,犬号惊夜行"描述了诗人披着外衣,来到某处请求点火,但此时夜晚的宁静被犬吠声所打破,增加了诗中的动感。
最后一句"归休勿久娱,霜露满山城"告诫诗人要早归,不要过于沉溺于娱乐,因为已经是秋天,城市已经布满了霜露,夜晚的寒冷逐渐增加,需要注意保暖。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过写的《次韵大人五更山吐月》系列:

本文作者苏过介绍:🔈

苏过(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轼第三子。哲宗元佑六年(一○九一),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一○九四),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一一○○),随父北归。轼卒後,依叔父辙居颍昌。营湖阴地数亩,名爲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有《斜川集》二十卷(此据《宋史》本传,他书着录均爲十卷),已佚。清乾隆时人吴长元得旧钞残本,并从他书纂辑,厘爲六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过诗,以《知不斋丛书》本爲底本,校以清乾隆武进赵... 查看更多>>

苏过的诗:

苏过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