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u hé zhī fǔ lǐ diàn yuàn jiàn fǎng zhī shén wǎng lái bù xiū yīn chéng sì shǒu qí èr
酬和知府李殿院见访之什往来不休因成四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魏野 (wèi yě)

玉韵重听倍爽神,银鈎忽睹更躬亲。
郡侯喜是风骚主,野客惭为唱和人。
积雾曾侵红绣旆,异香犹惹白纶巾。
两篇箧里贞珉上,频拂看宁有蠹尘。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yù yùn chóng tīng bèi shuǎng shén , yín gōu hū dǔ gèng gōng qīn 。
jùn hóu xǐ shì fēng sāo zhǔ , yě kè cán wèi chàng hè rén 。
jī wù céng qīn hóng xiù pèi , yì xiāng yóu rě bái lún jīn 。
liǎng piān qiè lǐ zhēn mín shàng , pín fú kàn níng yǒu dù ch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玉琴的音韵优美动人,再听也倍感愉悦神清气爽,银钩忽然映入眼帘,更使人愿意亲近靠近。郡侯很欣赏这种风雅的气质,认为这样的人是文采风流的代表,而游走在野外的客人则羞愧地认为自己只是随声附和的普通人。

浓雾曾经笼罩着红色的旗帜,异香依然吸引着白色的头巾。两篇诗稿保存在箧中,表现出高洁的文采和品德,频繁地翻阅着,又怎会有蛀虫尘土的存在呢。

全诗通过描写玉琴音韵动人、银钩优美动人、郡侯欣赏风雅、野客难及和郡侯相比、积雾笼罩红旗、异香吸引白巾、贞珉的诗稿高洁无瑕,无尘无蠹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文化价值的赞美和推崇。

赏析:这首诗《酬和知府李殿院见访之什往来不休因成四首 其二》是魏野的作品,以清新的意境和巧妙的表达方式吸引了读者的注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人以玉韵的音律,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玉韵重听倍爽神”通过玉韵的美好音律,增强了诗人对知府李殿院的赞美之情。玉韵的音律不仅令人愉悦,还传达出一种神秘和纯洁的感觉。
接着,诗人提到“郡侯喜是风骚主”,表达了知府李殿院的令人喜爱的气质和风采。这里的“风骚”不仅指外表的风度,还包含了内在的才情和魅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中的“野客惭为唱和人”,强调了诗人对知府的自卑之情,但也暗示出他对知府的尊敬。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知府李殿院的官阶和品德。他的官阶高至“红绣旆”,而他的品德高尚如“白纶巾”。这里的“红绣旆”和“白纶巾”都是官服的象征,突显了知府的崇高地位和高风亮节。
最后两句“两篇箧里贞珉上,频拂看宁有蠹尘”表达了知府李殿院的文学才情,箧里的文献珍贵无比,也暗示着他文风高雅,一尘不染。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魏野写的《酬和知府李殿院见访之什往来不休因成四首》系列:

本文作者魏野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後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於世。死後,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钜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钜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查看更多>>

魏野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