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 ēn zhǔ hù bù láng zhōng qí sān
呈恩主户部郎中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李新 (lǐ xīn)

翠轺行色倦秋阴,且听新来泽畔吟。
云起已知山有助,鸟啼争奈竹无心。
斗光指客求佳气,桐尾收烟得好音。
他日欲通千里信,西风吹鴈亦浮沉。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cuì yáo xíng sè juàn qiū yīn , qiě tīng xīn lái zé pàn yín 。
yún qǐ yǐ zhī shān yǒu zhù , niǎo tí zhēng nài zhú wú xīn 。
dòu guāng zhǐ kè qiú jiā qì , tóng wěi shōu yān dé hǎo yīn 。
tā rì yù tōng qiān lǐ xìn , xī fēng chuī yàn yì fú ch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翠轺行走时,感觉秋天的阴霾有些令人疲倦,于是便倾听着新来泽畔的吟唱。
看着云起,已经知道山峰会助长秋天的气息;而鸟儿的啼鸣,却与竹林无心无意地争斗。
斗光指着远方的游客,希望他们寻求吉祥美好的气氛;桐树的尾巴如同收获了雾气般,传来了悦耳的音乐声。
当他们在未来的某一天,欲通传千里之信时,西风将会吹动着渐行渐远的雁群,不断地在上空飘浮,又随风而沉。
全文总结:在这古文中,描述了一个人行走在秋日的景色中,感受着山风和云气,同时观察到鸟儿与竹林之间的争斗。他们远眺着远方游客的去来,期盼着吉祥美好的未来。而当他们传递信息时,西风吹动着雁群,似乎也映照着他们的心境,飘忽不定。

赏析:这首诗《呈恩主户部郎中 其三》由李新创作。诗人以秋天阴沉的景色为背景,写出行色疲倦的心情。他站在泽畔,聆听着新来的山水之声。诗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描绘出云雾缭绕的山间,鸟儿啼鸣,竹林静谧的场景。
诗中融入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刻体验,山间云起,预示着山中助力的形成;鸟儿的啼鸣,却无法触动竹林的心灵,表现了竹林的超脱和淡泊。
在诗中,作者以斗光、桐尾等意象,表现出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追求。斗光指的是星星的闪烁,寓意着追求美好的光辉;桐尾则指桐树的尾巴,寓意着追求美好音乐的心情。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诗篇更加富有生气和深意。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能够传达千里之音,但受到西风的影响,有时飞翔,有时沉没,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李新写的《呈恩主户部郎中》系列:

本文作者李新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佑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查看更多>>

李新的诗:

李新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