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ng zhōng jiǎ dài fū xiāng fǎng yīn yóu zhōng gōng sēng shè èr shǒu qí èr
病中贾大夫相访因游中宫僧舍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东邻修竹野僧家,乱柳枯桑一径斜。
逐客惯曾迂短策,使君何事驻高牙。
萧条已似连村坞,邂逅应容设晚茶。
惭愧病夫无气力,隔墙空听吏兵哗。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dōng lín xiū zhú yě sēng jiā , luàn liǔ kū sāng yī jìng xié 。
zhú kè guàn céng yū duǎn cè , shǐ jūn hé shì zhù gāo yá 。
xiāo tiáo yǐ sì lián cūn wù , xiè hòu yìng róng shè wǎn chá 。
cán kuì bìng fū wú qì lì , gé qiáng kōng tīng lì bīng huá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东邻有一座修竹丛生的僧家,周围的柳树凋零,桑树斜倒,小径蜿蜒曲折。僧家常接待来客,他们习惯了迂腐短视的生活方式,而高贵的使君却停驻在高高的牙楼上,不知忙于何事。

这里的景象已经荒凉得像是连村庄的荒凉一样,偶然的邂逅也应该安排一场晚茶来招待。但是我这个身患病痛的人实在无力回应,只能隔着墙听着吏兵的喧嚣声,感到无比的羞愧。



总结:

诗人所述是自己东邻僧家的景况。僧家修竹丛生,但周围的柳树枯萎,桑树歪斜。来客习惯了平庸的生活,而高贵的使君却停驻在高楼之上,原因不明。景色已经荒凉,但如果有邂逅,也应该设晚茶招待。然而,诗人因病无力回应,只能听着墙外吏兵的喧嚣,感到自愧不如。

赏析:这首苏辙的《病中贾大夫相访因游中宫僧舍其二》诗,写了诗人病中所见,表达了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以下是赏析:
诗人以“东邻修竹野僧家”开篇,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野画面,修竹、乱柳、枯桑交相辉映,景象清幽。诗人通过“乱柳枯桑一径斜”表现出这里的僧舍隐匿在乱石之间,给人一种幽静而隐秘的感觉。
接着,诗人提到“逐客惯曾迂短策”,意味着自己习惯了追随权贵,但此刻他想要驻足在这里,不再追逐世俗权势。而“使君何事驻高牙”则表达了对于世俗权贵的质疑,暗示了追求内心宁静与淡泊的决心。
在第三节,诗人写出了萧条的景象,将“萧条已似连村坞”与“邂逅应容设晚茶”相对照,强调了僧舍的宁静与清幽。他渴望在这里过上宁静的生活,享受一杯晚茶的宴会。
最后,诗人以“惭愧病夫无气力,隔墙空听吏兵哗”收尾,自嘲病弱无力,只能在墙外聆听外界的喧嚣,这又强化了内心的淡泊与无奈。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病中贾大夫相访因游中宫僧舍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