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àn jīng jì shì èr shí shǒu qí qī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刘子翬 (liú zǐ huī)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駡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kōng jiē fù dǐng wù qián cháo , gǔ xiǔ rén jiān mà wèi xiāo 。
yè yuè chí tái wáng fù zhái , chūn fēng yáng liǔ tài shī qiá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空空咨叹覆掌权之人误了前朝,他的骨骸在人间已经朽烂,但人们的责骂仍未停止。
夜晚的月光照耀着池塘和台阶,那是王傅的宅邸。春天的微风吹拂着杨柳树,也吹过了太师桥。

总结:

诗人感叹过去的权臣失去了统治,如今已成为尘埃;他们的错误受到人们的指责,却无法消解。接着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月光下的池塘和台阶,春风吹动的杨柳树和太师桥,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场景。整首诗通过景物抒发了对过去历史的感慨,和现实美好自然的描绘。

赏析:这首诗《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七》是刘子翬写于宋代,描述了当时汴京(今天的河南郑州)的景象和历史。诗中通过两个场景来表现汴京的兴衰,寓意着时光荏苒,历史的变迁。
首先,诗人提到“空嗟覆鼎误前朝”,这句话指的是前朝的覆亡和错误,使得今日的汴京充满了遗憾和怀念。覆鼎可能指的是一种古代礼器,象征着国家的安宁和繁荣,但它已经覆倒在地,象征着前朝的灭亡。这个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伤之情。
接着,诗中描写了夜晚的汴京景象:“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这里通过夜月、春风、杨柳等自然元素,展现出汴京昔日的宁静和美丽。王傅宅和太师桥则是地名,也许曾是当时汴京的繁华之地,但现在却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前朝的遗憾和今日的衰落进行对比,反映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更迭。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刘子翬写的《汴京纪事二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刘子翬介绍:🔈

刘子翬(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後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翬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查看更多>>

刘子翬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