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shí tái wèn zhǎng lǎo èr jué qí èr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pú tuán bù nà yī shéng chuáng , xīn dì xū míng shuì zì wáng 。
cháng bàn kōng zhōng yuè tiān zǐ , dōng fāng xíng dào dào xī fāng 。

贈石臺問長老二絕 其二

—— 蘇轍

蒲團布衲一繩床,心地虛明睡自亡。
長伴空中月天子,東方行道到西方。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pú tuán bù nà yī shéng chuáng , xīn dì xū míng shuì zì wáng 。
cháng bàn kōng zhōng yuè tiān zǐ , dōng fāng xíng dào dào xī fāng 。

繁体原文 收起原文 韵律对照 收起韵律 注音对照 收起注音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蒲团铺在粗布的床上,内心虚空而明亮,入睡后自我消失。
长久地陪伴着天上孤月,行走自由地从东方到达西方。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床上入睡的情景,以及他内心的体验。蒲团和床的描绘显示了简朴的生活环境,而"心地虚明"则暗示睡眠时的心境,即内心空灵明亮。第二句提到"长伴空中月天子",意味着作者与孤月为伴,强调了他在静谧夜晚的孤独与自由。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宇宙,以东方和西方的行走为象征,表达了个体的自由意志与无拘束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赠石台问长老二绝 其二》是苏辙的作品,表达了禅宗佛教的思想与生命哲理。在赏析:中,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写景**:诗中提到的“蒲团布衲一绳床”描绘了一幅寺庙僧人的寥寂画面,蒲团和布衲反映出朴素的生活,一绳床更是简朴的象征,强调了修行者超脱尘世的清净生活。
2. **抒情**:诗中的“心地虚明睡自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虚无,心境的宁静使他能够入睡,同时也强调了修行者对于世俗欲望的超越。
3. **咏物**:诗中的“空中月天子”暗示了诗人对月亮的崇拜和仰望,将月亮比作“天子”,显示了对宇宙的敬仰,也暗示了修行者心中的高远目标。
4. **宗教哲理**:诗中的“东方行道到西方”涵盖了佛教中的轮回思想,东方通常代表生死世界,而西方则象征着涅槃的境界。这句话传达了修行者不断超越世俗,最终实现灵魂的升华和永恒。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赠石台问长老二绝》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