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 yè guǎng shòu sì ǒu shū qí yī
夏夜广寿寺偶书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韩驹 (hán jū)

水浊山昏暑未清,风枝不动月微明。
忽惊零露先秋戒,更放蟭蟟一月鸣。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shuǐ zhuó shān hūn shǔ wèi qīng , fēng zhī bù dòng yuè wēi míng 。
hū jīng líng lù xiān qiū jiè , gèng fàng jiāo liáo yī yuè mí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水浊山昏,夏日的炎热还未完全消散,风吹拂树枝却没有丝毫动摇,月光微弱而模糊。
突然惊觉露水已先秋意,提醒我们秋天的临近,于是再次放飞蟋蟀,让它们鸣叫一个月。
全文总结:文章描绘了一个夏末秋初的景象,水潭浑浊,山色昏暗,仍有暑气未散;风吹树枝不动,夜晚的月光微弱。忽然,一滴滴露水提醒人们秋天即将到来,于是重新放飞蟋蟀,让它们在一个月里鸣叫。这句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季节变迁和自然生命的感悟。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驹创作的夏夜之作,以夜晚的景象为背景,表现了夜晚的清凉与宁静。诗人通过描写水浊、山昏、风静、月明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夏夜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下,诗人忽然感到露水已经开始下降,标志着初秋的来临,于是他兴起了对蟋蟀的感慨。蟋蟀在夏夜鸣叫,成为了这个宁静夜晚的一部分。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质朴,直接表现了夏夜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夜晚的水浊、山昏、风静,与明亮的月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而诗人在看到初秋的征兆时,又引出了对蟋蟀的感情,使整首诗增添了些许禅意。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韩驹写的《夏夜广寿寺偶书》系列:

本文作者韩驹介绍:🔈

韩驹(一○八○~一一三五),字子苍,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早年从苏辙学。徽宗政和初以献赋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旋因曾爲苏氏学,谪监蒲城市易务,迁知分宁县。召爲着作郎。宣和五年(一一二三),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擢权直学士院。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由知应天府移知黄州,寻又因苏氏学提举江州太平观。高宗即位,知江州。绍兴五年卒於抚州,年五十六(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四)。苏辙称其诗如储光羲,吕本中亦引之入江西诗派。有《陵阳集》四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韩驹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萧山王氏十万卷楼旧藏抄本(简称王本,今藏南京图书馆),清... 查看更多>>

韩驹的诗:

韩驹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