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 yú chéng xiàng qí yī
挽余丞相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虞俦 (yú chóu)

淑气含公鼎,明时预政机。
仲山维补衮,文子不胜衣。
南国恩偏厚,东山志偶违。
一为天下恸,无以我公归。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shū qì hán gōng dǐng , míng shí yù zhèng jī 。
zhòng shān wéi bǔ gǔn , wén zǐ bù shèng yī 。
nán guó ēn piān hòu , dōng shān zhì ǒu wéi 。
yī wèi tiān xià tòng , wú yǐ wǒ gōng gu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淑女的美德如同公鼎一般,显露出她明智的性格,早已为未来的政治机务做好准备。
仲山虽然努力修补礼仪,但他却无法超越文子的品德和风范。
南国对我的恩宠异常厚重,但东山的志向与我有时会有所偏离。
我只是为了天下民众的悲伤而无法回到我应该属于的公职之位。
全诗写古代士人面对政治职位和个人道德之间的纠结和挣扎。淑气的女性象征着良好的美德和品德,而公鼎代表着政治权力和责任。明时预政机,表明淑女早已做好准备担任政治职务。仲山和文子则代表两种不同的士人,前者虽然努力修补衮,但无法胜过后者的衣,暗示个人修养和道德胜过华丽的衣饰。南国恩厚,东山志偶违,说明士人有时会面临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无法回到公职之位,因为心系天下民众的疾苦。全诗抒发了士人忧国忧民,强调了个人品德和公共责任的重要性。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虞俦写的《挽余丞相》系列:

本文作者虞俦介绍:🔈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历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 查看更多>>

虞俦的诗:

虞俦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