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ān jīn gǎn shì èr shí liù shǒu qí sì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邵雍 (shào yōng)

谁引长河贯洛城,銮舆东去此为轻。
洪涛不服天津束,日夜奔腾作怒声。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shuí yǐn cháng hé guàn luò chéng , luán yú dōng qù cǐ wèi qīng 。
hóng tāo bù fú tiān jīn shù , rì yè bēn téng zuò nù shē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谁让长江贯穿洛阳城,皇帝的车驾朝东行,轻松自在。洪大的浪潮不愿受到天津城的束缚,日夜奔腾,发出怒吼的声音。



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长江自洛阳流经天津的景象。长江水势汹涌,洪涛翻滚,不受天津束缚,犹如一位威武的君王自由地奔腾前行。此诗通过形象的描写,凸显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赏析:这首诗《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其四》是邵雍的作品,描写了长河贯穿洛阳城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对洛阳的长河以及皇帝的出行进行描述,表现出了大自然的雄壮和皇权的威严。全诗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行云流水般的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笔下的景象和情感。
首句“谁引长河贯洛城”表现了长河的壮观,长河贯穿洛阳城,让人感到其气势磅礴。而“銮舆东去此为轻”则突出了皇帝的尊贵,他的銮舆轻盈出发,显示了皇权的威严和无比的荣耀。
接下来的两句“洪涛不服天津束,日夜奔腾作怒声”则描写了长河的浪涛汹涌,仿佛在抗拒着人类的控制,这种自然的力量与皇帝的尊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自然界的雄壮和不可驾驭之处。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邵雍写的《天津感事二十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邵雍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 查看更多>>

邵雍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