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zhū shì zhě chóng xiū zhēn jìng tǎ
送珠侍者重修真净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德洪 (shì dé hóng)

清凉寂灭塔,三世无鲜陈。
岿然尘尘中,现此光明身。
尚无有祖成,宁当说有坏。
悯此情见者,亦惊世议隘。
泐潭道人珠,愿力无碍限。
行看苍烟丛,一切俱成办。
狐死必首丘,马嘶必望北。
盖皆不忘本,人岂宜忘德。
秋风净湘楚,万里浩无垠。
嗟予頽然卧,羡子如孤云。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qīng liáng jì miè tǎ , sān shì wú xiān chén 。
kuī rán chén chén zhōng , xiàn cǐ guāng míng shēn 。
shàng wú yǒu zǔ chéng , níng dāng shuō yǒu huài 。
mǐn cǐ qíng jiàn zhě , yì jīng shì yì ài 。
lè tán dào rén zhū , yuàn lì wú ài xiàn 。
xíng kàn cāng yān cóng , yī qiè jù chéng bàn 。
hú sǐ bì shǒu qiū , mǎ sī bì wàng běi 。
gài jiē bù wàng běn , rén qǐ yí wàng dé 。
qiū fēng jìng xiāng chǔ , wàn lǐ hào wú yín 。
jiē yǔ tuí rán wò , xiàn zǐ rú gū yú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清凉寂灭塔,经历三世的风霜依然不显得陈旧。
在尘尘的尘埃之中,现出这光明的身影。
虽然尚未有祖先的辉煌,但也不应该说有损坏。
怜悯这种境界的见者,也会被震撼世人的狭隘议论所吓倒。
泐潭道人的智慧就像珍珠一样,愿它的力量无障无碍。
看着苍烟密布的景象,一切都完成得无懈可击。
狐狸死去必定带领首领前去,马嘶声必然朝着北方望去。
因为他们都不会忘记本性,人又怎能忘却德行。
秋风吹拂湘楚,无垠的万里大地一片净化。
唉,我如今已颓然卧倒,羡慕那自由自在的孤云飘荡。

总结:全文:文章描述了清凉寂灭塔的奇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邃意境。尽管没有彰显出祖先的伟大光辉,但也不应轻言贬损。对于理解这一境界的人来说,他们也会面对世俗的批评和狭隘的议论。泐潭道人的智慧宛如珍珠,希望其智慧能畅通无阻。作者通过描述苍烟丛生的景象,展现了一切皆已成办的境界。文中提到狐狸死后必将前往首领所在之处,马的嘶鸣也必然朝北方望去,强调了物各归类的道理。最后,秋风扫过湘楚,无边的大地在它的吹拂下变得宁静无垠。作者以自己颓然卧倒的姿态,羡慕自由自在的孤云。整篇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境界的描绘,表达了深远的哲理思考。

《送珠侍者重修真净塔》这首诗是释德洪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佛教哲理和审美价值。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一座清凉寂灭的塔,这座塔代表着佛教的真净之境。诗人用"清凉寂灭塔"来形容它,意味着这座塔是一个超越尘世的存在,三世都无法陈述其美。这里的"清凉"强调了它的纯净和清澈,而"寂灭"则强调了它的超脱和静谧。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这座塔的敬仰和景仰之情,认为它是一种光明的存在,即使没有祖师的功德,也值得我们欣赏。他提到,能理解这种情感的人会感到震撼,因为它超越了世俗的讨论。
接下来,诗人引用了佛教典籍中的比喻,如"狐死必首丘,马嘶必望北",来强调事物皆有其因果和归宿。这也与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有关。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虚弱和渴望,称自己如"頽然卧",羡慕那如"孤云"般自在的子弟,这里的"孤云"可能指的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标签:
写景、哲理、赞美、感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 查看更多>>

释德洪的诗:

相关诗词:

赠珠侍者二首 其一 (zèng zhū shì zhě èr shǒu qí yī)

朝代:宋    作者: 释德洪

我是布毛侍者,解藏陷虎锋机。
勘破诸方归去,一藤深锁烟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送会侍者开应庵塔铭 (sòng huì shì zhě kāi yìng ān tǎ míng)

朝代:宋    作者: 释咸杰

三十余年沙魇,一十五处脱空。
欲彰从前家丑,何妨刻石流通。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伦侍者请赞 (lún shì zhě qǐng zàn)

朝代:宋    作者: 释师范

见假像真,弄真像假。
裂破面门,非馿非马。
世上有谁亲见来,天台方岩伦侍者。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 (sòng kǎo gōng wǔ yuán wài xué shì shǐ sōng shān shǔ shè lì tǎ)

朝代:唐    作者: 张说

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
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
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
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
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
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
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吊双泉大师真塔 (diào shuāng quán dà shī zhēn tǎ)

朝代:唐    作者: 齐己

塔耸层峯後,碑镌巨石新。
不知将一句,分付与何人。
静坐云生衲,空山月照真。
後徒游礼者,犹认指迷津。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璎珞泉 (yīng luò quán)

朝代:宋    作者: 陈岩

花花结结净无尘,却笑庄严未是真。
五色明珠光照水,湛然清净本来身。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无修偈 (wú xiū jì)

朝代:唐    作者: 本净

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
道性如虚空,虚空何处(《景德传灯录》作「所」)修。
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
但看弄傀儡,线断一时休。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送庆侍者之净衆 (sòng qìng shì zhě zhī jìng zhòng)

朝代:宋    作者: 李弥逊

风摇顶笠晓山隈,觅法心如未熟梅。
去路两肩担不起,会看撒手得空回。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自性真佛解脱颂 (zì xìng zhēn fó jiě tuō sòng)

朝代:唐    作者: 慧能

真如净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真魔。
邪见之人魔在舍,正见知人魔则过。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忽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化身报身及法身,三身元本是一身。
若向身中觅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婬性本是清净因,除婬即无净性身。
性中但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悟顿教门,悟即眼前见世尊。
若欲修行云觅佛,不知何处欲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者是西流,救度世人须自修。
今报世间学道者,不於此见大悠悠。
(同前)。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礼真歇塔 (lǐ zhēn xiē tǎ)

朝代:宋    作者: 释如净

歇尽真空透活机,儿孙相接命如丝。
今无倒指空肠断,杜宇血啼花上枝。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