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xùn jiān huái xī jiǔ bìng shì zhū rèn èr shǒu qí yī
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畴昔南迁海上雷,艰难唯与汝同来。
再从龙尉茅丛底,旋卜云桥荔子堆。
相与闭门寻旧学,谁言复出理官醅。
乘田委吏先师事,莫学陶翁到即回。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hóu xī nán qiān hǎi shàng léi , jiān nán wéi yǔ rǔ tóng lái 。
zài cóng lóng wèi máo cóng dǐ , xuán bǔ yún qiáo lì zǐ duī 。
xiāng yǔ bì mén xún jiù xué , shuí yán fù chū lǐ guān pēi 。
chéng tián wěi lì xiān shī shì , mò xué táo wēng dào jí huí 。

动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昔时我们一同南迁,像海上的雷声一样艰难。
再次从龙尉茅丛底回来,再次卜问云桥荔枝堆。
我们一起闭门探讨古代学问,谁说还要出去做官来喝酒。
在农田里做吏员,先师教诲我们要虔诚。不要效仿陶渊明,到头来又回到原地。
总结: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与同伴共同经历艰难南迁的情感,再次重返茅丛和云桥荔枝堆,寻求旧时学问的启示,不愿意受理官之事的牵绊,而宁愿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师事先贤,虔诚修学。

赏析:: 这首诗《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 其一》是苏辙的作品,表达了友情、学问、官场和人生的复杂情感。这首诗以苏辙与朋友共饮淮西酒为背景,反映了他在官场和学问上的坎坷经历。
首先,诗中提到的“畴昔南迁海上雷”意味着苏辙曾经历了一段南下赴官场的艰辛,而与朋友一同前行,情感深厚。这句表达了友情的真挚,是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接着,诗人提到“再从龙尉茅丛底,旋卜云桥荔子堆”,这里描述了他曾在茅山学习道法,又在云桥山修习文学,表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这些经历彰显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
然后,诗中有“相与闭门寻旧学,谁言复出理官醅”的句子,表达了苏辙与朋友一同闭门苦读,但官场的险恶使他们难以复出。这反映了官场的困境和挫折。
最后,诗末提到“乘田委吏先师事,莫学陶翁到即回”,意味着诗人虽然曾有志于官场,但最终决定回归田园,继续学习,不效仿陶渊明般去仕途。
标签: 友情、学问、官场、人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