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n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qí èr
神宗皇帝挽词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文彦博 (wén yàn bó)

龙髯攀不及,凤翼附无因。
望断乔山路,忧深杞国人。
含生蒙舜德,率土被尧仁。
罔极何由报,徒能损百身。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lóng rán pān bù jí , fèng yì fù wú yīn 。
wàng duàn qiáo shān lù , yōu shēn qǐ guó rén 。
hán shēng méng shùn dé , lǜ tǔ bèi yáo rén 。
wǎng jí hé yóu bào , tú néng sǔn bǎi shēn 。

动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龙须够不到,凤翼也无缘附着。
眺望乔山的路断了,心中忧虑深深,为杞国的人民担心。
怀着舜的德行,领导百姓遵从尧的仁政。
天地之间,何处能报答?只能牺牲百人的生命而已。



总结:

诗人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担忧和对道德伦理的思考。他感慨龙髯和凤翼无法相及,意味着优秀的人才难以得到应有的机遇和发展。他眺望乔山的路,却发现它已经中断,象征着前进的道路受到了阻碍,他对杞国人民的处境感到忧虑。然而,他仍怀着舜的德行,希望能引领人们秉持尧的仁政。最后,诗人思考了报答之道,认为在这无限广阔的天地间,无法找到真正的回报方式,只能通过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道义。

《神宗皇帝挽词 其二》是文彦博的一首挽词,表达了对皇帝的哀思和忧虑之情。这首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诗人以龙髯攀不及、凤翼附无因的形象,表达了对皇帝的崇敬之情。龙和凤分别代表着皇帝的尊贵与威严,但诗中却表现出无法亲近的感叹,彰显了皇帝的威仪与高远。
其次,诗人通过“望断乔山路,忧深杞国人”这句,描绘了皇帝离世后国家的忧虑。乔山和杞国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名,意味着皇帝的德政和领导将难以继续,国家面临不安定的局势。
接着,诗中提到“含生蒙舜德,率土被尧仁”,表达了皇帝身负重任,继承了舜和尧的德政和仁爱之道。这句话也强调了皇帝的品德和统治能力。
最后,诗末“罔极何由报,徒能损百身”反映了诗人的无奈之情。他认为无法报答皇帝的恩德,只能将百身的忧虑和感伤化为文字表达。
标签:
咏君:表达对皇帝的崇敬和思念。
忧国:诗人担忧国家前途和民众的安危。
赞德:赞美皇帝身上所具备的德行和统治能力。
感伤:诗人对皇帝逝世的感伤之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文彦博写的《神宗皇帝挽词》系列:

还为您找到 2 首名为《神宗皇帝挽词 其二》的诗:

本文作者文彦博介绍:🔈

文彦博(一○○六~一○九七),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历御史、转运副使、知州判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平章军国事,拜太师,封潞国公。哲宗绍圣四年卒,年九十二。徽宗崇宁间预党籍,後追复太师,谥忠烈。一生更事仁、英、神、哲四朝,洊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余年。着有《潞公集》四十卷。《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文彦博诗六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阳王溱刻《文潞公文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锡畴、瞿熙邦校本(简称季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补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 查看更多>>

文彦博的诗:

文彦博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