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ng zhī fǔ shí tài wèi èr shǒu qí yī
上知府石太尉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魏野 (wèi yě)

陕城天险枕河湄,茆土真风胜暂知。
云雾虽频沾虎节,雪霜全未染虬髭。
白霓放作军中练,红袖行为帐下旗。
公暇不妨游赏外,佐僚时得一篇诗。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shǎn chéng tiān xiǎn zhěn hé méi , máo tǔ zhēn fēng shèng zàn zhī 。
yún wù suī pín zhān hǔ jié , xuě shuāng quán wèi rǎn qiú zī 。
bái ní fàng zuò jūn zhōng liàn , hóng xiù xíng wéi zhàng xià qí 。
gōng xiá bù fáng yóu shǎng wài , zuǒ liáo shí dé yī piān sh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陕城地势险要,靠山依水,真实的景致我暂时已经了解。
尽管云雾频繁润湿了虎节(指将士的军号),但雪霜却未曾染上勇士的胡须。
明亮的霓虹照亮军营,鲜红的袖子则是帐下旗帜的身影。
在公暇之余,不妨外出游赏,与辅佐之臣共赏一首诗篇。

全诗概述:
本诗描绘了陕城的自然风光和军营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生动的词句描述了陕城地形险要,河流蜿蜒流经其间。虽然常有云雾笼罩,但士兵们的军号仍然响彻云霄,表现出他们的英勇精神。士兵们身上的胡须却未被寒冷的雪霜所染色,凸显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军营中的灯光照亮了夜空,鲜红的袖子则象征着军队的旗帜。在闲暇时刻,可以离开军营欣赏外界的美景,与辅佐之臣共同品味一首诗篇,增添生活的乐趣。

《上知府石太尉二首 其一》是魏野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表现了陕城的自然景色和知府石太尉的政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陕城为背景,描绘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色。首句"陕城天险枕河湄"描绘了陕城地理位置的壮丽,地势险要,濒临河水,风景壮丽。接着提到"茆土真风胜暂知",茆土指这片土地的土壤,真风则指这里的自然环境,说明了其真实之美,不是一时之知。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知府石太尉的政绩。"云雾虽频沾虎节"表现了石太尉在治理陕城时英勇无畏,有如虎节般的威严。"雪霜全未染虬髭"则强调他的清廉正直,没有被权力腐蚀,仍然保持着虬髭(指胡须)的纯洁。
接下来的两句"白霓放作军中练,红袖行为帐下旗",表现出石太尉带领军队,白霓和红袖可能指的是旌旗,暗示他的军功卓著。
最后两句"公暇不妨游赏外,佐僚时得一篇诗",表明石太尉不仅政绩斐然,还有文学才华,平时还能够欣赏大自然,写下美丽的诗篇,显示了他的全面才华。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魏野写的《上知府石太尉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魏野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後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於世。死後,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钜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钜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查看更多>>

魏野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