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huá shū shì shī qí sān
南华书事诗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朱翌 (zhū yì)

真觉止能留一宿,桐乡今已住连宵。
却将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zhēn jué zhǐ néng liú yī sù , tóng xiāng jīn yǐ zhù lián xiāo 。
què jiāng gāo yǔ xià shān qù , liáo zhù nán míng zǎo wǎn cháo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实在觉得不能再停留一夜,已经在桐乡住了连续的几个夜晚。
不过将丰沛的雨水倾泻下山去,也只是为了稍稍助长南海的早晚涨潮。

总结:

诗人表达了他不能再在某地逗留的感慨,他在桐乡已经住了许多晚上。接着,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雨水比作膏腴之物,意味着雨水丰沛。他将这丰沛的雨水倾泻下山,意在辅助南海的早晚涨潮。整首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叹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南华书事诗 其三》是朱翌创作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南华山书事期间的心境和情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南华山的停留,展现了对这片美丽山水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首先,诗中提到"真觉止能留一宿",表现了诗人深刻的感受,认为南华山美景令人心驰神往,真正欣赏它需要停留更长的时间。这句话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宁静时光的向往。
接着,诗中描述了桐乡的美丽住连宵,这里可能指的是南华山周边的地方。这个描述强化了诗人在南华山的停留是为了更多地欣赏这片美丽的山水,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痴迷。
最后,诗人以"却将膏雨下山去,聊助南溟早晚潮"作结,表达了自己愿意将自然之美以诗歌的形式传颂出去,为南华山的美景增添更多的魅力,也象征着诗人在此创作的决心和信心。
标签: 抒情、山水、自然、创作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朱翌写的《南华书事诗》系列:

本文作者朱翌介绍:🔈

朱翌(一○九七~一一六七),字新仲,自号灊山道人、省事老人,舒州怀宁(今安徽潜山)人,晚年定居鄞县。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赐同上舍出身。历溧水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秘书省正字,实录院检讨官试秘书少监,试起居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二二、一三七、一三八),高宗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擢中书舍人兼实录院修撰(同上书卷一四一),寻以言事忤秦桧,责韶州居住(同上书卷一四二)。二十五年,起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同上书卷一七○、一八○、一八五)。孝宗乾道三年卒。有《灊山文集》四十卷(《宋史·艺文志》作集四十五卷,诗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卷。另有《猗觉寮杂记》... 查看更多>>

朱翌的诗:

朱翌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