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ú líng yuè fǔ shí shǒu qí jiǔ
庐陵乐府十首 其九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郭祥正 (guō xiáng zhèng)

粉黛元知假,丹青岂是真。
桃花初过雨,溪水暗流春。
眼眼随云断,书书托雁频。
渔郎自迷路,狂杀武陵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fěn dài yuán zhī jiǎ , dān qīng qǐ shì zhēn 。
táo huā chū guò yǔ , xī shuǐ àn liú chūn 。
yǎn yǎn suí yún duàn , shū shū tuō yàn pín 。
yú láng zì mí lù , kuáng shā wǔ líng r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粉黛美人原本就知道是虚假的,画笔所绘的美丽面貌怎能是真实的呢。
桃花刚刚经历过春雨的洗礼,溪水在春天的时候也暗流不止。
眼泪汪汪地随着云彩断了线,书信一封又一封地托付给候鸟频繁传递。
渔郎自己也迷失了方向,胡乱杀害了武陵的人们。

全诗写美人明白虚假装饰,然而画笔所绘无法表现其真实之美。描写了春日桃花初绽,溪水暗流,与美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又以眼泪断线、书信托雁,表达美人对离别的深情厚意。最后渔郎自迷路,狂杀武陵人,给整首诗增添一丝悲壮之色。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憧憬与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庐陵乐府十首》中的第九首,作者郭祥正以精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爱情的热烈感情。
首先,诗人用“粉黛元知假,丹青岂是真”来描述美人的容颜,暗示美人妆饰虽然华丽,但仍然不及自然之美。这种对自然纯真的崇拜贯穿整首诗。
接着,诗人通过“桃花初过雨,溪水暗流春”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桃花盛开,溪水潺潺,生机勃勃。这里运用了季节与自然景色的交融,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诗中的“眼眼随云断,书书托雁频”表现了恋人之间的思念和期待,云随眼帘飘动,书信随鸟传递,强化了诗中的爱情情感。
最后两句“渔郎自迷路,狂杀武陵人”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渔郎在美景之中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对美人的狂热之中,甚至愿意为她狂杀敌人。这表达了爱情的痴迷和无法自拔。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爱情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郭祥正写的《庐陵乐府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郭祥正介绍:🔈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佑五年(一○五三)进士,爲德化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御判官。六年,爲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爲桐城令。後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後,通判汀州。五年,摄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爲“真太白後身”。有《青山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 查看更多>>

郭祥正的诗:

郭祥正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