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tóng shè xià rì sì shī qí sān
和同舍夏日四诗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程俱 (chéng jù)

夜气接平旦,微凉生太虚。
庭槐秋影动,檐月晓光余。
执热宁无间,探汤固有初。
斯须衔烛转,汗渍羽陵书。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yè qì jiē píng dàn , wēi liáng shēng tài xū 。
tíng huái qiū yǐng dòng , yán yuè xiǎo guāng yú 。
zhí rè níng wú jiàn , tàn tāng gù yǒu chū 。
sī xū xián zhú zhuǎn , hàn zì yǔ líng sh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夜晚的气息渐渐接近平旦,微微的凉意弥漫在太虚之间。院中的槐树投下秋影,屋檐下的月光也显得分外明亮。手持热汤,不觉间已过了好一会儿,探汤时还是初温。不一会儿,烛火渐渐消耗,不得不再次换上。只见书上汗渍已在不经意间渗透,印上了羽陵的字句。
全文描述了夜晚渐转平旦的时刻,微凉的夜气弥漫,庭院中的槐树投下秋影,屋檐下的月光明亮。人手持热汤,探汤初温,夜晚逐渐过去,烛火也渐渐消耗,汗渍渗透书页。整篇古文描绘了静谧夜晚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透露出淡淡的宁静和寂寥之感。

这是一首抒情的古诗。诗人程俱以夏日的清晨为题材,描述了凉爽的夜晚过渡到早晨的景象。
诗中第一句“夜气接平旦,微凉生太虚。”描绘了夜晚逐渐过渡到早晨的场景,微凉的空气中弥漫着宁静和虚无的感觉。
第二句“庭槐秋影动,檐月晓光余。”通过庭院中的槐树和檐下的月光,表现了清晨微风吹拂,树影摇曳,月光依然残留,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第三句“执热宁无间,探汤固有初。”暗示了早晨的时光,尚未受到炎热的侵扰,暖阳初升,汤水尚未沸腾,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和希望。
最后一句“斯须衔烛转,汗渍羽陵书。”描写了诗人早起,开始读书写字,即使天色刚刚明朗,也已经出现了汗水的痕迹,强调了诗人的勤奋和努力。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程俱写的《和同舍夏日四诗》系列:

本文作者程俱介绍:🔈

程俱(一○七八~一一四四),字致道,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外祖荫补苏州吴江县主簿,监舒州太湖盐场,以上书论事罢。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起知泗州临淮县,官满後寓吴。因叶梦得荐爲着作佐郎,未几出管勾岱岳观。宣和二年(一一二○),赐上舍上第。三年,除礼部员外郎,以病告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自太常少卿知秀州,金兵据临安,弃城退保华亭。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爲秘书少监,上《麟台故事》五卷,擢中书舍人。二年,因言事爲言官论弃秀州事,罢职求举江州太平观。秦桧当政,诏除集英殿修撰、徽猷阁待制,皆不赴。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小集》四十卷。事见宋程瑀《程公行状》(四... 查看更多>>

程俱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