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bái yún ān qī shǒu bái shí jiàn
和白云庵七首 白石涧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黄庶 (huáng shù)

林间旋叠石为路,日日自汲涧底泉。
老僧意趣似童子,洗手濯足听潺湲。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lín jiān xuán dié shí wèi lù , rì rì zì jí jiàn dǐ quán 。
lǎo sēng yì qù sì tóng zǐ , xǐ shǒu zhuó zú tīng chán yu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林间有一条弯曲的石头小路,每天老僧自己前去汲取涧底的泉水。他的心境像个快乐的童子,洗手洗脚时聆听着潺潺的流水声。

全诗表达了老僧淡泊名利,心境宁静的生活态度。他在林间开辟出一条自己的小路,不为外界纷扰所动,每天亲自到涧底取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老僧的内心境界宛如无忧无虑的孩童,洗手洗脚时还能聆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将生活的点滴细节化作愉悦的体验。全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老僧的生活画面,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自然的生活智慧。

赏析::
黄庶的《和白云庵七首 白石涧》描写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山林景象。全诗以林间石径为开篇,这条石径盘旋穿越于山林之中,蜿蜒前行,仿佛是自然界的路途。作者提到自己每日亲自到谷底的泉水中汲取清泉,这种情节体现出了一种清净和朴素的生活态度。
诗中老僧的形象是诗意的亮点,他的意趣竟然似童子,这里传达出了老僧内心深处的童心和纯净。老僧在洗手濯足时,专心致志地倾听着潺湲的流水声,这种沐浴自然之中的画面更加凸显出了禅宗修行的虔诚和寂静。整首诗透露出对山林、泉水、禅意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美和内心清净的追求。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禅意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黄庶写的《和白云庵七首 》系列:

本文作者黄庶介绍:🔈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後历一府三州,皆爲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後随晏殊重幕长安。皇佑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於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爲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佑三年,卒於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着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爲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 查看更多>>

黄庶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