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bái yún ān qī shǒu qìng shí
和白云庵七首 磬石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黄庶 (huáng shù)

古乐破散郑卫起,走入万物不可名。
山中惆怅莫能到,疑是舜时韶一声。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gǔ lè pò sàn zhèng wèi qǐ , zǒu rù wàn wù bù kě míng 。
shān zhōng chóu chàng mò néng dào , yí shì shùn shí sháo yī shē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这首诗的古文原文是:

古乐破散郑卫起,走入万物不可名。
山中惆怅莫能到,疑是舜时韶一声。

我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如下,并保留翻译后的“
”符号:

古时乐曲散乱,郑国和卫国的乐师们齐聚一堂,深入其中去感受那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境界。
在山中感到迷茫和失意,难以领悟那舜帝时代的美妙音响。



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乐的向往和追求。古乐的魅力超越了言语的表达,它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走入山林,但却感到茫然失落,仿佛无法体会到古代舜帝时代那美妙音乐的声音。诗中透露出对古乐的向往与无奈,以及对古代时代的向往与追思。

赏析:: 诗《和白云庵七首 磬石》是黄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古代传说的沉思。本首诗以磬石为题材,通过石头所见所感,勾勒出了一幅美丽而神秘的山水画面。
首句“古乐破散郑卫起”,描述了古代乐曲的残存和传承,这里的乐曲可以被视作古代文化的象征。接着,“走入万物不可名”,通过“万物不可名”来表现大自然的神秘和复杂性,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常常追求的“道”的境界。
第二句“山中惆怅莫能到”,则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感到的孤独和沉思,山的寂静和高远使人感到渺小,不禁生出惆怅之情。“疑是舜时韶一声”,这句话引入了舜时韶的传说,暗示着山中可能传来了神奇的音乐声,使诗人产生疑惑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磬石为窗口,展现了自然、文化、历史的交融,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和沉思。这首诗以清新、含蓄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使读者不禁陷入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奥妙和历史的厚重。
标签: 自然景观、沉思、传承、神秘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黄庶写的《和白云庵七首 》系列:

本文作者黄庶介绍:🔈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後历一府三州,皆爲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後随晏殊重幕长安。皇佑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於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爲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佑三年,卒於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着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爲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 查看更多>>

黄庶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