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 tàn èr shǒu qí yī
感叹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晁说之 (cháo yuè zhī)

险阻空千里,都城整六师。
忧心常忽忽,春日独迟迟。
未见忠良出,休言昏乱为。
白头难作客,日日问归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xiǎn zǔ kōng qiān lǐ , dōu chéng zhěng liù shī 。
yōu xīn cháng hū hū , chūn rì dú chí chí 。
wèi jiàn zhōng liáng chū , xiū yán hūn luàn wèi 。
bái tóu nán zuò kè , rì rì wèn guī q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险阻空千里,都城整六师。
忧心常忽忽,春日独迟迟。
未见忠良出,休言昏乱为。
白头难作客,日日问归期。
全文大意:在遥远的险阻之地,都城内调动了六个师的兵力。我心中常常忧愁不安,春天的日子却过得异常缓慢。忠良之人仍未现身,不要轻言认定是因为政治的混乱。白发苍苍难以身为客人,每日都在询问何时能够回家。
(注意:古文中有时候不同句子之间使用“
”符号来分隔,表示句与句之间的断开,而不是在翻译中省略为普通的句号。)

这首诗《感叹二首 其一》是晁说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沉浸在危难之中的担忧和对忠良未能辅佐国君的失望。
诗中,诗人以险阻千里、都城六师的景象作为背景,暗示了国家的危机和动荡。他的“忧心常忽忽,春日独迟迟”表现出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似乎整个春天都无法给他带来欢乐和安宁。
接下来的两句“未见忠良出,休言昏乱为。白头难作客,日日问归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能有贤明的政治家辅佐国君的忧虑。他不断地担心国家的命运,白发苍苍,却始终没有机会回到家乡。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晁说之写的《感叹二首》系列: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感叹二首 其一》的诗:

本文作者晁说之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佑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後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後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後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 查看更多>>

晁说之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