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shū fù suǒ jū liù shǒu qí sān
次韵叔父所居六首 其三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过 (sū guò)

榴实江南少,依稀缀树叉。
稍存後雕质,能吐欲然花。
西蜀虽吾里,东轩似故家。
田园随处是,何必买生涯。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liú shí jiāng nán shǎo , yī xī zhuì shù chā 。
shāo cún hòu diāo zhì , néng tǔ yù rán huā 。
xī shǔ suī wú lǐ , dōng xuān sì gù jiā 。
tián yuán suí chù shì , hé bì mǎi shēng yá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榴实江南少,依稀缀树叉。
稍存後雕质,能吐欲然花。
西蜀虽吾里,东轩似故家。
田园随处是,何必买生涯。
榴实在江南较为稀少,依稀点缀在树枝上。
稍稍保留着一些雕琢的质地,能够吐出欲如花朵般娇艳的花。
虽然西蜀是我的故乡,但东边的轩阁也仿佛是家一般。
田园生活随处可见,何必去购买繁忙的生涯。
总结:这首古文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在江南看到了榴树虽然稀少但却能开出美丽的花朵,让他想起了故乡西蜀,然而,他认为田园生活无处不在,没有必要为了名利去追求繁忙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苏过创作的《次韵叔父所居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写出了江南的风光,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首先,诗中描绘了榴实,榴实代表着秋天的季节,而江南地区的秋天往往阳光明媚、气候宜人,这里的榴实似乎更加少见,显得格外珍贵。这种少见的景色,增加了诗中的诗意和吸引力。
接着,诗人写到这些榴实仿佛依稀缀在树叉上,这种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画面,仿佛榴实是天然的宝石,被轻轻地嵌在树枝之间。这种表现手法增强了诗中的美感。
诗人还提到了这些榴实的质地,形容它们“稍存後雕质”,说明了它们的外表虽然略显斑驳,但质地依然不凡,仍然能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江南和东轩相比,西蜀和故家相类比。这里,西蜀代表着他的故乡,东轩则是诗人现在的居所。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但也感受到了现居之地的美丽,这种对故土和现实的反思增加了诗的深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田园之处都是如此美好,无需购买生涯,即使是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田园之景也是珍贵而美丽的。
标签: 写景、抒情、乡愁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过写的《次韵叔父所居六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过介绍:🔈

苏过(一○七二~一一二三),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轼第三子。哲宗元佑六年(一○九一),曾应礼部试,未第。绍圣元年(一○九四),轼谪惠州,四年,复谪儋州,皆随行。元符三年(一一○○),随父北归。轼卒後,依叔父辙居颍昌。营湖阴地数亩,名爲小斜川。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监太原税。五年,知郾城。宣和五年,通判定州,卒。有《斜川集》二十卷(此据《宋史》本传,他书着录均爲十卷),已佚。清乾隆时人吴长元得旧钞残本,并从他书纂辑,厘爲六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过诗,以《知不斋丛书》本爲底本,校以清乾隆武进赵... 查看更多>>

苏过的诗:

苏过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