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ì yùn máo jūn shāo sōng huā liù jué qí wǔ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其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枯萼鳞皴不复坚,重重正似半开莲。
曾经樵舍砖炉见,未许邦君画合然。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kū è lín cūn bù fù jiān , chóng chóng zhèng sì bàn kāi lián 。
céng jīng qiáo shè zhuān lú jiàn , wèi xǔ bāng jūn huà hé rá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枯萎的花瓣皱缩不再坚实,层层叠叠就像是半开的莲花。曾经在樵舍的砖炉旁见过,却未被许可给邦君画成合然之景。
总结:这首诗描写了一朵莲花凋零的情景,花瓣已经不再饱满挺拔,而是像半开的莲花一样褶皱。诗人在樵舍的砖炉旁看到这一景象,却没有得到邦君的赞许,未能将这美景画成画。诗意深邃,表达了岁月流转中生命的凋零与人生的遗憾。

赏析:这首诗《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其五》是苏辙创作的。诗人以烧松花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一种岁月流转、事物变化的感慨。以下是赏析:
在这首诗中,苏辙以枯萼鳞皴来描绘松花,这种描述带有一种岁月的痕迹,暗示了事物的变化和脆弱。枯萼鳞皴的形象让人联想到花瓣的纹理,但这些花瓣已经不再坚固,不再完美,似乎是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脆弱。这种描写暗合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接着,诗人用“重重正似半开莲”来形容松花。这个比喻富有诗意,将松花与半开的莲花相类比,表现出它们的美丽和纯洁。这里,莲花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高尚和纯洁的品质,与诗人对松花的赞美相互映衬。
最后两句“曾经樵舍砖炉见,未许邦君画合然。”则增加了一层叙事元素,提到了樵舍和砖炉,这些都是与松花制作过程相关的场景。而“邦君”可能指的是当时的友人或文人,暗示着诗人曾与友人一同欣赏松花制作的过程,但如今已成为往事,不再可能一同共享这一美好。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