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 rì dú zhuó shí shǒu qí jiǔ
春日独酌十首 其九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郭祥正 (guō xiáng zhèng)

几日待春光,春光易衰歇。
流年信密移,谁能保肌发。
何须秉蜡炬,今夕值明月。
但愿海变酒,拍浮长出没。
归来归去来,蓬山有仙阙。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jǐ rì dài chūn guāng , chūn guāng yì shuāi xiē 。
liú nián xìn mì yí , shuí néng bǎo jī fā 。
hé xū bǐng là jù , jīn xī zhí míng yuè 。
dàn yuàn hǎi biàn jiǔ , pāi fú cháng chū mò 。
guī lái guī qù lái , péng shān yǒu xiān quē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几日等待春光,春光很容易凋谢消逝。岁月迅速流转,谁能保持青春容颜。何必手持蜡炬,此刻正值明亮的月光。但愿大海变成美酒,波浪涌动时浮出又隐没。来来回回往返归去,蓬莱山上有神秘的仙阙。



总结:

诗人感叹春光易逝,时光匆匆流转,让人难以保持青春容颜。他意欲拥有长久的青春与美好时光,希望有一种可以延缓衰老的方法,所以他自问何必拿着蜡炬,而应该去欣赏眼前的明月之美。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希望大海能变成美酒,使得美酒随着波浪的涌动时时浮出又隐没。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往返于归去来的心情,想要寻找蓬莱山上神秘的仙阙,寻求永恒与美好。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赏析:这首诗《春日独酌十首 其九》出自郭祥正之手,表现了诗人在春日静坐独酌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几日待春光”一句,表现了人们期待春天的心情,但春光转瞬即逝,易衰歇,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流转。
接下来,诗人提到“何须秉蜡炬,今夕值明月”,这句话表现了诗人独坐夜晚,不需要蜡炬照明,因为明亮的月光已足够,这种场景增强了诗意的氛围。
诗的高潮出现在最后两句:“但愿海变酒,拍浮长出没。归来归去来,蓬山有仙阙。”诗人借用了海变酒的幻想,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愿景相融合,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描绘了蓬山的仙阙,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仙境般的氛围。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郭祥正写的《春日独酌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郭祥正介绍:🔈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佑五年(一○五三)进士,爲德化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御判官。六年,爲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爲桐城令。後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後,通判汀州。五年,摄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佑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爲“真太白後身”。有《青山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 查看更多>>

郭祥正的诗:

郭祥正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