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ng yù èr shǒu qí èr
病愈二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苏辙 (sū zhé)

病退日身轻,身轻心转清。
山空流水上,海静寸灯明。
朝市谁留住,林泉自不行。
筠溪惭丐士,流荡过平生。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bìng tuì rì shēn qīng , shēn qīng xīn zhuǎn qīng 。
shān kōng liú shuǐ shàng , hǎi jìng cùn dēng míng 。
cháo shì shuí liú zhù , lín quán zì bù xíng 。
yún xī cán gài shì , liú dàng guò píng shē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病退的日子,身体感觉轻盈,身轻心境也变得清澈。山中空旷,溪水潺潺流动,海面静谧平稳,寸灯依然明亮。在繁华的朝市,不知是谁留住了我的身影,但我自愿在山林泉水间流浪徜徉。我惭愧自比为乞丐,但我曾四处流浪度过我的一生。

全诗表达了诗人身体康复后的宁静心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愿意远离繁华喧嚣,自由自在地在山水间漫游。诗中的"筠溪"可能是诗人自号或地名,他自谦地将自己比作乞丐,强调了他过去流浪的经历。整体而言,诗人在表达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过去漂泊生活的回忆和自省。

赏析:这首诗是苏辙的《病愈二首》之一,描述了病后恢复的宁静和清新感觉。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身体康复后的愉悦和平静。
首先,诗人在病愈后感受到身体的轻盈,这种身轻的感觉让他的内心也变得清明。这一部分表现出了身体健康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的积极影响。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山水和海洋,山空流水的静谧和海洋上的灯光明亮,都象征着宁静和和平。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内心宁静。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朝市无人停留,林泉却无人去游玩。这里反映出诗人对繁华世界的疏远,更愿意沉浸在自然环境中,享受宁静和清净。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苏辙写的《病愈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 查看更多>>

苏辙的诗:

苏辙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