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qiū rì fàn hú zá shī qí qī
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邹浩 (zōu hào)

胡牀兀兀坐忘情,似向曹溪见老能。
若处樵歌好消息,妙高峰上许人登。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hú chuáng wù wù zuò wàng qíng , sì xiàng cáo xī jiàn lǎo néng 。
ruò chù qiáo gē hǎo xiāo xī , miào gāo fēng shàng xǔ rén dēng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胡牀上坐着一个心情忘我、专注禅意的人,就像在曹溪山见到老和尚一样有着高深的修行境界。
如果你身处樵歌之地,你将会听到许多好消息,妙高峰上的景色也让人心生向往。
总结:这古文描述了一个人坐在简朴的牀上,全神贯注于禅修的境界,表现出与曹溪山上老和尚一样高超的修行能力。另外,如果身处樵歌之地,将会听到许多喜讯,且妙高峰上的景色让人向往。

赏析:: 这首诗《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七》是邹浩创作的一首诗歌,描写了一个中秋日泛湖的场景。诗中通过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
首先,诗人通过"胡牀兀兀坐忘情"的描写,表现出他沉浸在湖光山色之中,仿佛忘却了一切烦忧,心境宁静安详。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诗歌显得深沉而内敛。
接着,诗人以"似向曹溪见老能"的比喻,将自己与曹溪见老相提并论。曹溪见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形象,通常被视为智慧、高贵的代表。这一比喻表明诗人在这个宁静的湖泊中仿佛获得了灵感和启示,与文学传统相通,加深了诗中的意境。
最后两句"若处樵歌好消息,妙高峰上许人登"则描绘了湖畔的景色。"若处樵歌好消息"意味着湖畔的景色宛如令人欢喜的消息,而"妙高峰上许人登"则暗示着湖光山色的壮丽和值得一探究竟的价值。这两句点亮了整首诗的主题,即自然景色和人的心灵的交融。
标签: 写景、抒情、咏物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邹浩写的《中秋日泛湖杂诗》系列:

本文作者邹浩介绍:🔈

邹浩(一○六○~一一一一),字志完,自号道乡,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哲宗元佑中爲太常博士,出爲襄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召对,除右正言,因忤章惇,并论罢立刘后,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徽宗即位,添监袁州酒税,寻复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历吏部、兵部侍郎。崇宁元年(一一○二),又因忤蔡京,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宁府,改杭、越二州,重理罢立后事,责衡州别驾,永州安置。後半年,除名勒停,窜昭州。四年,移汉阳军。五年,归常州。大观间复直龙图阁。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二。有《道乡集》四十卷。《宋史》卷三四五、《东都事略》卷一○○、《咸淳毗... 查看更多>>

邹浩的诗:

邹浩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