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qiū rì fàn hú zá shī qí yī qī
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一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邹浩 (zōu hào)

兴尽归来潩水边,翠阴亭上奏繁弦。
龙媒耳接新声惯,驻足西风不受鞭。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xīng jìn guī lái yì shuǐ biān , cuì yīn tíng shàng zòu fán xián 。
lóng méi ěr jiē xīn shēng guàn , zhù zú xī fēng bù shòu biān 。

动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在兴致尽情消散之后,我回到了潩水边,站在翠绿的阴亭上,演奏着琴弦的繁音。
龙媒耳熟悉地接收了这新奇的声音,像是习惯了一般。它停在西风中,不受马鞭的催促。
总结:全文:诗人在兴致勃勃地演奏着乐曲之后,回到了潩水边的翠阴亭。龙媒在此处停驻,耳聆新音,宛如习以为常。它静静地躺在西风之中,不受任何催促。

赏析:这首诗《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一七》是邹浩创作的,通过描写中秋日泛湖的景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诗中,诗人回到了潩水边,这是一个宁静的地方,伴随着翠绿的阴凉,他聆听着弦乐的美妙声音。这里的“翠阴亭上奏繁弦”描绘了一个宴乐的场景,似乎在庆祝中秋佳节。弦乐的声音和美妙的旋律传达出节日的欢乐和兴奋。
接下来的两句“龙媒耳接新声惯,驻足西风不受鞭”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专注。诗人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他的心情愉悦,不受外界的干扰。这里的“龙媒”可能指的是一种乐器,而“新声”则强调了音乐的新奇和美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动人的音乐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在中秋节时的欢愉和陶醉之情。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邹浩写的《中秋日泛湖杂诗》系列:

本文作者邹浩介绍:🔈

邹浩(一○六○~一一一一),字志完,自号道乡,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哲宗元佑中爲太常博士,出爲襄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召对,除右正言,因忤章惇,并论罢立刘后,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徽宗即位,添监袁州酒税,寻复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历吏部、兵部侍郎。崇宁元年(一一○二),又因忤蔡京,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宁府,改杭、越二州,重理罢立后事,责衡州别驾,永州安置。後半年,除名勒停,窜昭州。四年,移汉阳军。五年,归常州。大观间复直龙图阁。政和元年卒,年五十二。有《道乡集》四十卷。《宋史》卷三四五、《东都事略》卷一○○、《咸淳毗... 查看更多>>

邹浩的诗:

邹浩的词: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