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óng dēng bǎo gōng tǎ fù yòng qián yùn èr shǒu qí yī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王安石 (wáng ān shí)

空见方坟涌半霄,难将生死问参寥。
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
遗寺有门非辇路,故池无鉢但僧瓢。
独龙下视皆陈迹,追数齐梁亦未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kōng jiàn fāng fén yǒng bàn xiāo , nán jiāng shēng sǐ wèn cān liáo 。
yìng shēn dōng fǎn zhī hé guó , ruì xiàng xī guī zì běn cháo 。
yí sì yǒu mén fēi niǎn lù , gù chí wú bō dàn sēng piáo 。
dú lóng xià shì jiē chén jì , zhuī shù qí liáng yì wèi yáo 。

动物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空中看见方形的坟墓冒出半空,难以询问生死之谜而得到答案。
应该身体东行,但不知归属何国,吉祥的雕像却西归到我们的国家。
遗留的寺庙有一扇不是用车辆行走的门,故老池塘里没有供奉佛像,只有僧侣用瓢舀水。
孤独的龙在下面俯视,都显露着陈迹,朝代的兴衰迭起也并不遥远。

全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古老的场景。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方形的墓地,思考着生死和命运的奥秘。他不知道身在何处,但是却能看到国家吉祥的雕像正返回本朝。寺庙和池塘都显得古老而荒凉,只有僧侣依然在那里坚守,记录着历史的痕迹。整首诗以景写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

赏析:这首诗以古塔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老建筑的沧桑与历史沉淀。王安石以清新简练的语言表现了对古塔的情感与思索,以及人生和时代的变迁。诗中"重登宝公塔",表现出诗人多次登塔的心情,又隐喻了人生多次历经沧桑。
诗人通过描述"方坟涌半霄",展示了塔顶高远的景象,以及生死的未知和人生的短暂。"生死问参寥"表达了对生死的疑惑与追问。"东返知何国",表现了诗人对归宿的思索和探寻,同时也暗示了对人生归宿的追求与寻找。"瑞像西归自本朝"则揭示了古塔归属于本朝的象征意义。
"遗寺有门非辇路",表明这座古塔已经残破,但仍保有一定的历史痕迹。"故池无鉢但僧瓢"通过反衬手法,突显了古塔的岁月沧桑。"独龙下视皆陈迹",诗人透过视角描述古塔的废墟景象,呼应了开篇的"重登",强调历史往事和岁月流逝。"追数齐梁亦未遥"将古塔置于历史长河中,显示了其久远的历史。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王安石写的《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王安石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佑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锺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後改封荆。哲宗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查看更多>>

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的词:

  •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 甘露歌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

  • 甘露歌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万里晴天...

  • 甘露歌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

  •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

  • 渔家傲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

  •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

  • 雨霖铃

    孜孜。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

  • 清平乐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

  •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

  • 王安石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