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chén fú bǎo qù fēi
赠陈符宝去非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张嵲 (zhāng niè)

大雅久不作,此风日萧条。
纷纷世上儿,啁啾乱鸣蜩。
唯公妙句法,字字陵风骚。
如鼓清庙弦,听者无淫滔。
癯瘦藏具美,和平蓄余豪。
思苦理自寄,志深言益高。
顾我吟风苦,知公心力劳。
世无杜陵老,谁知何水曹。
柳韦傥可作,论诗应定交。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dà yǎ jiǔ bù zuò , cǐ fēng rì xiāo tiáo 。
fēn fēn shì shàng ér , zhōu jiū luàn míng tiáo 。
wéi gōng miào jù fǎ , zì zì líng fēng sāo 。
rú gǔ qīng miào xián , tīng zhě wú yín tāo 。
qú shòu cáng jù měi , hé píng xù yú háo 。
sī kǔ lǐ zì jì , zhì shēn yán yì gāo 。
gù wǒ yín fēng kǔ , zhī gōng xīn lì láo 。
shì wú dù líng lǎo , shuí zhī hé shuǐ cáo 。
liǔ wéi tǎng kě zuò , lùn shī yìng dìng jiāo 。

抒怀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赏析:

译文:
大雅那样具有规讽意义的诗歌不见已久,如今我也已衰老,此意向谁陈说呢?
想当初,春秋战国的年代,斯文扫地,文明弃于荆榛与蔓草之中。
诸侯互相吞并,直到强秦统一六国之时,龙争虎斗,血雨腥风。
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汉朝的扬雄与司马相如虽然文章中兴,开荡诗文的源流。
然而政治体制已然改变,政风已经沦落,难有好的诗风。
特别是汉末建安时代以来,诗歌已经走上了绮丽浮华的套路,不足为珍贵了。
如今圣上要恢复圣古时期尧舜所提倡的清净无为而治,真是天下之大幸福啊。
众多才华之士人现在遇到了清明的君主,正是风云际会,大展宏图之时。
他们正直的品格与粲然的才华交相辉映,就像天上的星星烁烁闪亮。
我的志向就是要如孔子一样,用春秋笔法,除邪扶正,让正义辉映千秋。
希望能像前代圣贤一样完成这一使命,不到获麟那样不合适的时候决不停笔。

注释:
⑴大雅:《诗经》之一部分。此代指《诗经》。作:兴。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陈:《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⑵王风:《诗经·王风》,此亦代指《诗经》。委蔓草:埋没无闻。此与上句“久不作”意同。多荆榛:形容形势混乱。
⑶龙虎:指战国群雄。啖食:吞食,此指吞并。兵戈:战争。逮:直到。
⑷正声:雅正的诗风。骚人:指屈原。
⑸扬马:指汉代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
⑹宪章:本指典章制度,此指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沦:消亡。
⑺建安:东汉末献帝的年号(196~219),当时文坛作家有三曹、七子等。绮丽:词采华美。
⑻圣代:此指唐代。元古:上古,远古。垂衣:《易·系辞下》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意谓无为而治。清真:朴素自然,与绮丽相对。
⑼“群才”句:文人们正逢休明盛世。属:适逢。跃鳞:比喻施展才能。
⑽“文质”句:意谓词采与内容相得益彰。秋旻:秋天的天空。
⑾删述:《尚书序》:“先君孔子……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
⑿希圣: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孔子修订《春秋》,至此搁笔不复述作。因为他认为骐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不是好兆。以上四句意谓:李白欲追步孔子,有所述作,以期后垂名不朽。


赏析:

  宋朝程颢曾把《论语》的文章比做玉,《孟子》的文章比做水晶,认为前者温润,而后者明锐。一般说来,李白的诗偏于明锐而有锋芒的一路,但这首诗却气息温润,节奏和缓,真正做到了“大雅”的风度。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论时代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平。于是再用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说明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颓靡之中,激起中流,可是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诗人写到这里,不能象帐册一般一笔一笔开列下去了。于是概括性地总束一下,“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说明以后的变化虽多,但文章法度,总已沦丧。尤其“自从建安来”,三曹七子之后,更是“绮丽不足珍”,这与《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大意相近。诗人反对绮丽侈靡,崇尚清真自然的文艺主张是显而易见的。诗写到这里,自从春秋战国直到陈隋,去古不可谓不远,写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于是掉转笔来,发挥“吾衰竟谁陈”了。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这六句铺叙唐代的文运,诗人故弄狡狯,其实半是假话。唐代是近体律绝诗新兴的时代,未尝有所谓“复元古”。唐太宗以马上得天下,高宗、中、睿之间,历经武后、韦后之变,也不尝有所谓垂衣裳无为而治天下。王、杨、卢、骆、沈、宋的诗,虽各有胜处,但用“清真”两字,也只是李白个人的说法,而不足以代表初盛唐的风格。文才处休明之世,乘时运而飞跃,有如鲤鱼踊跃于龙门,繁星罗布于秋天。这里写唐代的进士科,比较真实,但唐代主要以诗赋取士,文胜于质,也未尝有所谓“文质相炳焕”。这些还是枝节的问题,如果唐朝统治者真能如李白这六句诗所写的那样,李白应该早就复兴“大雅”,重振“正声”,也不至于“吾衰竟谁陈”了。这六句与“吾衰竟谁陈”之间的矛盾,说明了诗人这六句是故布疑局,故意地正反相形的。所以下文从“众星”中跃出“吾”来,用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申说自己已无创作之意,只有把“废兴万变”之中的那些作品,像孔子删诗一般,把它整理一下,去芜存菁罢了,这样庶几还可以“垂辉映千春”。可是孔子毕竟不是仅仅删述而已,赞周易、删诗书、定礼乐之外,最后还是作了流传千载的《春秋》,直到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时才绝笔。诗人的抱负,亦正是如此。最后两句,从“吾衰竟谁陈”,“我志在删述”的较消沉的想法,又一跃而起,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斩截之辞,来反振全诗,表示愿意尽有生之年,努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诗人以开创一代诗风为己任,自比孔子,正说明他对自己期许很高。这一“立”字又遥遥与起句的“作”字呼应,气足神完,于是乎“大雅”又“作”了。

  由于这首诗的主意在复振大雅之声,所以诗人在写作时,其胸襟风度,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能骏发飘逸,也不能郁勃牢骚,完全用中锋正笔。因此,即使在“吾衰竟谁陈”的慨叹之中,对当代有所不满,而只能以“圣代复元古”等六句正面颂扬之辞,来微露矛盾之意,这并非诗人故作违心之论,而是写这首诗的立场使然。千古以来,对此诗都是顺口随便读过,未尝抉出其矛盾之处的用心所在,未免辜负了诗人当时以此诗冠全集卷首的苦心了。

  全诗一韵到底,音节安雅中和。最后两句,由于立意的坚决,音调也不自觉地紧急起来,“立”、“绝”、“笔”三个入声字,凑巧排列在一起,无意中声意相配,构成了斩钉截铁的压轴。


创作背景:

  《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此篇原列第一首。该组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但内容大体不出“指言时事”、“感伤己遭”(胡震亨《李诗通》)两大方面。此诗重在论述自己的文学理想与诗歌创作主张,针对“大雅久不作”,明确表示以恢复“正声”为己任,在历叙战国后“王风”沦丧、骚人哀怨、扬马颓波直至建安以后诗坛“绮丽不足珍”的基础上,颂扬唐代已出现的“复元古”、“贵清真”的文学思潮与倾向,并直接说明自身“希圣”理想。李白崇儒思想,在政治上表现为功业欲望,在文学上则表现为复古精神,此诗对这一思想的表述最为集中。

  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一说作于天宝安史之乱以前,所据“吾衰”一语。一说“当属早期‘大言’之作”(裴斐《李白与历史人物》,载《文学遗产》1990年第三期)。关于诗意,俞平伯《李白〈古风其一〉第一首赏析:》云:“本篇大意,只是《孟子》(离娄下)上的两句话:‘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载中华书局版《李白研究论文集》)。王运熙《李白〈古风其一〉中的两个问题》认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也包括建安诗歌在内。“我志在删述”之意是删述、编选诗歌,而非如俞平伯所云通过作史以显褒贬(文见《天府新论》1988年第一期)。王又在《略谈李白的文学思想》(载齐鲁书社版《中国古代文论管窥》)中说:李白推崇《诗经》的风雅正声,主要是重视《诗经》的风雅比兴传统。他表示仰慕孔子作《春秋》的事业,实际上还是要继承《诗经》的美刺和褒贬传统。《唐宋诗醇》卷一:“《古风》诗多比兴,此篇全用赋体,括风雅之源流,明著作之意旨……指归《大雅》,志在删述,上溯风骚,俯观六代,以绮丽为贱,清真为贵,论诗之意昭然明矣。”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本文作者张嵲介绍:🔈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复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 查看更多>>

张嵲的诗:

相关诗词:

自顺阳至均房道五首用陈符宝去非韵 其二 (zì shùn yáng zhì jūn fáng dào wǔ shǒu yòng chén fú bǎo qù fēi yùn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张嵲

桑柘共平陆,过桥野色分。
冬序日向深,冒山多薄云。
惊飈入长林,黄叶久纷纷。
山前有人家,鸡犬时一闻。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自顺阳至均房道五首用陈符宝去非韵 其五 (zì shùn yáng zhì jūn fáng dào wǔ shǒu yòng chén fú bǎo qù fēi yùn qí wǔ)

朝代:宋    作者: 张嵲

蓐食带残月,驱仆事西奔。
烟尘犹未息,去住敢轻论。
道古留余险,溪寒减涨痕。
鸣桴闻远驿,吠犬应前村。
境绝增诗兴,山深畏客魂。
吾生久已定,漂转任乾坤。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赠袁杰入越 (zèng yuán jié rù yuè)

朝代:宋    作者: 陈着

绿发红顔玉雪肤,南风吹送上云衢。
平生师友相从去,本色功名一笑图。
庠校元非餬口地,诗书却是护身符。
颓波世事那堪说,要见人闲有丈夫。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雒阳陈去非自符宝郎谪陈留酒官予时作丞澶渊旧僚友也有诗次韵 (luò yáng chén qù fēi zì fú bǎo láng zhé chén liú jiǔ guān yǔ shí zuò chéng chán yuān jiù liáo yǒu yě yǒu shī cì yùn)

朝代:宋    作者: 张元干

寒水遶近郭,栖鸦蔽高原。
映带幽人居,暝色起草根。
衡门东南开,浊河日夜奔。
所喜古堤月,初出烟江村。
不入城市久,懒访亡与存。
羡子了万事,坐以一气春。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写景 抒情

钦慈皇后挽词二首 其二 (qīn cí huáng hòu wǎn cí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陈师道

灵岳占佳气,琳宫閟宝衣。
应祈符圣历,锡号焕皇扉。
日月尧同数,讴歌启与归。
伤心五云去,不见六龙飞。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动物

赠符药朱道士 (zèng fú yào zhū dào shì)

朝代:宋    作者: 陈元晋

君不见许旌阳,飞符走剑蛟龙降。
一朝功行满仙籍,宝册金丹来帝旁。
又不见孙思邈,玉函方出千金药。
栖迟犹作地行仙,良以活人恩施博。
要知天地德好生,鬼谋客邪胡由乘。
有符有药解济世,此心即可通神明。
桃椎耳孙乐虚静,符水能灵药能圣。
呼雷麾电缚魑魅,二竖三彭俱听命。
困者以醒病者苏,孳孳予岂为利图。
梓人作室橐驼树,治民相国非殊涂。
降魔要竖大法幢,起死要下黄昏汤。
更频物色合谁属,请起江湖登庙堂。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动物

赠张慈宝五行精到奇中 (zèng zhāng cí bǎo wǔ xíng jīng dào qí zhōng)

朝代:宋    作者: 陈杰

大慈寺里谈天宝,蜀産凋零此亦奇。
借我干支作正鹄,验渠祸福似蓍龟。
李虚中术曾无失,绦老人年漫不知。
大运茫茫君自扣,故乡归去定何时。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赠别 (zèng bié)

朝代:唐    作者: 陈陶

海国一尺绮,冰壶万缕丝。
以君西攀桂,赠此金莲枝。
高鸟思茂林,穷鱼乐洿池。
平生握中宝,无使岁寒移。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恭和元日受宝诗二首 其二 (gōng hé yuán rì shòu bǎo shī èr shǒu qí èr)

朝代:宋    作者: 慕容彦逢

层墀班序列华绅,万岁声中八宝陈。
映日浮筠盈黼座,如虹佳气绕枫宸。
珍符休显光图牒,惠泽汪洋浃士民。
天佑圣神方锡羡,从兹诸福与诗新。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竹符 (zhú fú)

朝代:宋    作者: 宋煜

仙篆元非世俗书,笔端会把鬼神驱。
当年笔迹今何在,洞客争传竹叶符。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