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á yǒng bā shǒu qí yī
杂咏八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王安石 (wáng ān shí)

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
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
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
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
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wàn wù yú yī tǐ , jiǔ zhōu yú yī jiā 。
qiū háo bù wèi xiǎo , jiǎo wài bù wèi xiá 。
bù shí shòu yǔ yāo , bù zhī pín yǔ shē 。
wàng xīn nǎi dé dào , dào bù qù fēn huá 。
jìn jì yǐ guān zhī , yáo shùn yì ní shā 。
zhuāng zhōu wèi rú cǐ , ér shì yǐ wéi kuā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万物都归于一个整体,九州之内都属于一个大家庭。
秋天的细毛纤小无比,却无论到哪里都不算远。
它们不分辨寿命的长短,也不知道贫穷与富裕。
忘却俗心才能获得真正的道路,道路不会被繁华所动摇。
近距离观察可以看到,即使是尧舜这样的伟人也只是尘土。
庄子这样说,可世人却以为是夸夸其谈。



总结:

这首诗通过表达万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追求道路的境界进行思考。万物虽然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都属于一个整体。人们应该超越物质欲望,忘记俗世的心思,追寻真正的道路。即使是伟人也不能逃脱尘世的沉沙。庄子的观点被当时的人们误解为夸夸其谈。

这首诗《杂咏八首 其一》是王安石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宏大的世界观和人生哲理。
诗中第一句"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表达了一种万物共通、大家庭的观念,强调了世界的整体性和和谐性。这里的"一体"和"一家"都强调了统一性和共同性,突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
接着诗人写到"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意味着就算是微小的事物也有其重要性,就算是遥远的地方也不会感到陌生。这种思想表现了诗人的平等和包容之心。
诗中还提到"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强调了生死和贫富都是相对的,人应当超越这些表面的差异,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表达了追求道德、真理和内心宁静的理念。只有忘却世俗的浮华,才能接近真正的道。
最后,诗人引用了庄子的思想,提到即使是伟大的帝王如尧舜也最终会归于尘土。这是在提醒人们世间的荣华富贵都是短暂的,真正的价值在于追求道德和内心的宁静。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王安石写的《杂咏八首》系列:

本文作者王安石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佑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锺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後改封荆。哲宗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查看更多>>

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的词:

  •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 甘露歌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

  • 甘露歌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万里晴天...

  • 甘露歌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

  •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

  • 渔家傲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

  •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

  • 雨霖铃

    孜孜。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

  • 清平乐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

  •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

  • 王安石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