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á qū gē cí shù zhōng cǎo
杂曲歌辞 树中草 🔈

朝代:唐 (táng)    作者: 张祜 (zhāng hù)

青青树中草,托根非不危。
草生树却死,荣枯君可知。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qīng qīng shù zhōng cǎo , tuō gēn fēi bù wēi 。
cǎo shēng shù què sǐ , róng kū jūn kě zhī 。

雜曲歌辭 樹中草

—— 張祜

青青樹中草,託根非不危。
草生樹卻死,榮枯君可知。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qīng qīng shù zhōng cǎo , tuō gēn fēi bù wēi 。
cǎo shēng shù què sǐ , róng kū jūn kě zh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翠绿的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中生长,虽然它们依附着根部,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
草能够生长,但树却凋零,这样的兴衰荣辱只有主宰的你能够明了。

赏析:这首诗《杂曲歌辞 树中草》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中以树和草为象征,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荣枯变化。
首先,诗人以“青青树中草”描绘了树下翠绿的草地,这里的青绿代表了生命的活力和茁壮。然而,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反常识的观察:“托根非不危。草生树却死”。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看似坚固的树却不如脆弱的草生命力顽强,有时候坚持反而容易导致毁灭。这是一种对人生的启示,暗示了过于坚持和顽固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困难和失败。
最后两句“荣枯君可知”则是诗人对读者的提问,意味着人们是否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诗人通过这种简单的自然景物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坚韧不拔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还为您找到 1 首名为《杂曲歌辞 树中草》的诗:

本文作者张祜介绍:🔈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查看更多>>

张祜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