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xīng qī shǒu qí sì
寓兴七首 其四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魏野 (wèi yě)

伯夷非好饿,展禽非好黜。
圣人不私己,动为万世则。
夷齐苟就禄,贼乱何由窒。
展禽苟便去,何人肯佐国。
其迹则有殊,其道万为一。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仄。

bǎi yí fēi hǎo è , zhǎn qín fēi hǎo chù 。
shèng rén bù sī jǐ , dòng wèi wàn shì zé 。
yí qí gǒu jiù lù , zéi luàn hé yóu zhì 。
zhǎn qín gǒu biàn qù , hé rén kěn zuǒ guó 。
qí jì zé yǒu shū , qí dào wàn wèi y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伯夷不是因为饥饿而愿意受封禅,展禽不是因为被贬黜而愿意去官。圣人不追求私利,他们的行动影响着后世万世。如果伯夷和齐夷为了获得禄位而屈服,那么祸乱将何以止息。如果展禽为了逃避降职而擅离职守,谁会愿意辅佐国家。他们的足迹各自有所特殊,但他们的道德原则却是普遍相通的。这段文字强调了圣人的高尚品质和坚守道义的重要性。总结:全文,强调人应当效法圣人,不追逐私利,为后世谋福祉。

《寓兴七首 其四》是魏野的一首古诗,它探讨了伯夷、叔齐的道德观念和为国家的贡献。这首诗可以标签为“抒情”和“道德”。
赏析:
这首诗以伯夷、叔齐的事迹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为国家尽忠的思考。首句中提到伯夷不为美味所诱惑,叔齐不为高位所腐蚀,强调了他们坚守道义的品质。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强调圣人不会自私,而是为了后代的利益行动。他们不会因个人私欲而妥协,而是追求国家的长远利益。
诗中的对比表明了伯夷和叔齐的高尚品质,以及他们坚定不移地追随正直道德的决心。诗人还提到如果伯夷选择了追求禄位,而叔齐放弃了辅佐国家,那么国家将会遭受内乱和外贼的困扰,这突显了他们的价值。
最后两句强调了伯夷和叔齐的行为虽然表现得不同,但其背后的道德原则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以国家和后代为重的。这首诗通过反思这两位古代贤人的事迹,传达了为国家、为道义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首具有深刻思考的抒情诗篇。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魏野写的《寓兴七首》系列:

本文作者魏野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後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於世。死後,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钜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钜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查看更多>>

魏野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