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xīng qī shǒu qí wǔ
寓兴七首 其五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魏野 (wèi yě)

圣人不避嫌,小人不避耻。
伊尹放太甲,董贤居高位。
嗟嗟若此人,堪爱复堪鄙。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shèng rén bù bì xián , xiǎo rén bù bì chǐ 。
yī yǐn fàng tài jiǎ , dǒng xián jū gāo wèi 。
jiē jiē ruò cǐ rén , kān ài fù kān bǐ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圣人不回避他人的怀疑和嫌隙,而小人却不敢面对自己的耻辱和过错。伊尹放逐太甲,董贤却得以担任高位。啊,如此之人啊,值得我们喜爱,但也同样值得我们鄙视。



总结:

这段古文反映了圣人和小人在面对困境和责任时的不同态度。圣人坦然面对,不回避任何困难和疑虑,而小人则常常逃避承担自己的过错。伊尹和董贤被用来象征这种差异,伊尹作为贤明的宰相宽容地处理太甲的错失,而董贤则在高位上享受权力,却不一定有高尚的品德。作者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对真正品德高尚之人的赞美与对庸俗之人的批判。

《寓兴七首 其五》这首诗是魏野创作的,它表达了圣人与小人的不同品质和命运,反映了对道德伦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以圣人与小人的对比为主题,强调了他们在面对嫌恶和耻辱时的不同态度。首先,诗中提到圣人不避嫌,小人不避耻,暗示了圣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原则,而小人则缺乏道德观念,容忍耻辱。
接下来,诗中以伊尹放太甲和董贤居高位的例子,进一步阐释了圣人与小人的不同命运。伊尹是一位圣人,他放逐了太甲,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展现了他的无私和忠诚。而董贤则是小人,却能占据高位,这可能暗示了社会中不公平和不道德的现象。
最后,诗人用“嗟嗟若此人,堪爱复堪鄙”表达了他的感慨之情。他在叹息着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一些值得尊敬和爱戴,而一些却令人厌恶和鄙视。这句话突出了诗人对道德价值观的重视。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魏野写的《寓兴七首》系列:

本文作者魏野介绍:🔈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後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於世。死後,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钜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钜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查看更多>>

魏野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