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 sēng dào shēng èr shǒu qí yī
与僧道昇二首 其一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王安石 (wáng ān shí)

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
闻有道人者,於今号禅伯。
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
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顔色。
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shēng yě chū jiàn wǒ , fū yú réng jié bái 。
jīn hé kǔ ér lǎo , shǒu jiǎo cūn yǐ hēi 。
wén yǒu dào rén zhě , wū jīn hào chán bǎi 。
niǎo rǔ yǐ yī jù , xī guī shòu rú là 。
rǔ guān qīng qīng zhī , suì hán hǎo yán sè 。
cǐ sōng yì yǒu xīn , qǐ wèn tíng qián bǎi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现在为什么受苦而变老,手脚粗糙而变黑。
听说有位道人,现在被称为禅伯。
被他一句话激怒,西去后瘦得像腊月的树枝。
你看那青青的松树,即使在寒冬依旧保持着娇艳的颜色。
这松树也有自己的心思,岂能与前院的柏树相比呢。

全诗概括:诗人描述了自己初见昇(或指某人)时,昇的皮肤娇嫩洁白。但现在,他却因为苦苦思念而变得老去,手脚粗糙发黑。听说有一位被称为禅伯的道人,一句话激怒了诗人,使他西去后变得瘦弱如同腊月的树枝。然后,诗人以一棵青青的松树为例,赞美了这棵松树即使在寒冬仍然保持娇艳的颜色,并暗示松树有着不同于其他树木的独特心思。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昇(或某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诗中表现了时光流逝,人老珠黄的哀叹和对禅道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自身的老去为出发点,抒发了对年轻时美好容颜的怀念,同时对身体老化的感慨。他在诗中遇到了一个名叫昇的僧人,以此引发了对人生意义和修行之道的思考。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以松树的形象对比人生的沧桑变化,突显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标签: 抒情、人生、自然美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王安石写的《与僧道昇二首》系列:

本文作者王安石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佑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锺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後改封荆。哲宗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查看更多>>

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的词:

  •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 甘露歌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

  • 甘露歌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万里晴天...

  • 甘露歌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

  •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

  • 渔家傲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

  •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

  • 雨霖铃

    孜孜。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

  • 清平乐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

  •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

  • 王安石宋词全集>>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