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ú wáng wǎn cí qí èr
吴王挽词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徐铉 (xú xuàn)

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
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
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tǔ dé chéng yú liè , jiāng nán guǎng jiù ēn 。
yī cháo rén shì biàn , qiān gǔ xìn shū cún 。
āi wǎn zhōu yuán dào , míng jīng zhèng guó mén 。
cǐ shēng suī wèi sǐ , jì mò yǐ xiāo hú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土地荣耀承载着过去的荣光,江南广被寄予了厚望。
突然之间人事变迁,但千古的友谊之书却留存其中。
悲伤地悼念着周原道,永远铭刻在郑国门上。
尽管此生尚未结束,但内心已被孤寂所折磨得如魂魄消散。

赏析:这首诗《吴王挽词 其二》是徐铉创作的一首挽词,表达了对徐铉自己生命的反思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深刻的比喻和抒情的笔调,令人回味无穷。
首句“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提到土德承受了历史上的荣誉和信任,江南广被赐予了许多恩宠。这里反映了诗人过去的辉煌和荣耀。
接着,“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表达了生活中的变故和不如意,但同时也提到了千古传世的文书,暗示着他的事迹将被永远记住。
第三句“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中的“哀挽”表现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过去的哀思。铭旌郑国门则象征着历史的见证和留存。
最后一句“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孤独和心灵的空虚,虽然生命尚未结束,但内心已感到极大的空虚和失落。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徐铉写的《吴王挽词》系列:

本文作者徐铉介绍:🔈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於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於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於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查看更多>>

徐铉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