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 dài yàn chéng tōng pàn sān shǒu qí èr
挽戴彦诚通判三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刘才邵 (liú cái shào)

庠序亲余论,京华获并游。
艰危心有托,感激义无酬。
岂谓音容隔,频惊岁月流。
今来拜遗像,泪雨不能收。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xiáng xù qīn yú lùn , jīng huá huò bìng yóu 。
jiān wēi xīn yǒu tuō , gǎn jī yì wú chóu 。
qǐ wèi yīn róng gé , pín jīng suì yuè liú 。
jīn lái bài yí xiàng , lèi yǔ bù néng shōu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庠序亲余论,京华获并游。
庠所在,我亲自受教育,讨论学问,京华之地,我也曾游历过。

艰危心有托,感激义无酬。
在困难和危险中,我的内心有所寄托,对于受到的恩情感激之情无以为报。

岂谓音容隔,频惊岁月流。
岂料音容已隔离,屡次感叹岁月的飞逝。

今来拜遗像,泪雨不能收。
如今前来拜谒先人的遗像,悲伤之情如泪雨般滂沱难收。

全文概述:这篇古文描写了作者在庠所学习和京华游历的经历,以及面对困难时内心的寄托和对恩情的感激。作者感叹岁月的流逝,现在前来拜谒先人的遗像,情感激荡,泪水难以止息。

赏析::
这首诗《挽戴彦诚通判三首 其二》是刘才邵的作品,表达了对已故的戴彦诚通判的怀念之情。让我们深入赏析:这首诗的内涵。
首先,诗人在开篇提到了庠序亲余论,暗示了与已故通判的深厚友情,因此感到非常的亲近。接着,诗人表达了在京华时的相聚与游玩,这些回忆让他感到欣慰,但也在不断提醒他岁月的流逝。这一部分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然后,诗人谈到了已故通判的艰危遭遇,但他的心中有着一种托付,可能是已故通判对诗人的期望或鼓励。这种感激之情使诗人愿意表达对他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接下来,诗人强调音容已经分隔,时光如水流去,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已故通判的思念之情。诗人之所以感到频频惊醒,是因为已故通判的形影不离一直在他的心头。
最后,诗人表现了自己前来拜谒已故通判的墓像,但泪雨不断,不能止息。这种泪雨的表达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与不舍之情。
标签:
友情、怀念、岁月、悲伤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刘才邵写的《挽戴彦诚通判三首》系列:

本文作者刘才邵介绍:🔈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爲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檆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 查看更多>>

刘才邵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