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huái yīn hóu miào shí shǒu qí èr
题淮阴侯庙十首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邵雍 (shào yōng)

据立大功非不智,复贪王爵似专愚。
造成四百年炎汉,才得安宁反受诛。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jù lì dà gōng fēi bù zhì , fù tān wáng jué sì zhuān yú 。
zào chéng sì bǎi nián yán hàn , cái dé ān níng fǎn shòu zhū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凭借卓越的才智取得了重大的功绩,并非不明智,但再次贪婪权贵地位,却显得愚蠢无知。
建立了四百年炎黄子孙的帝国,才终于得到了安宁,然而却反而遭受了毁灭的灾祸。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物或者一代人的命运历程。最初,他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才干取得了巨大的功绩,但随后却因为贪图权贵地位,重蹈覆辙,表现出愚蠢和无知。而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历经四百年的炎汉帝国,虽然终于享受到了一段安宁时光,然而不幸的是,最终却因为内外的背叛和失败,遭受了毁灭的命运。这首诗通过反复对比,以一种深沉的含义,警示人们在权力和贪欲的诱惑下,要谨慎自持,以免走上灭亡的道路。

《题淮阴侯庙十首 其二》是邵雍的作品,它表达了对历史上淮阴侯刘邦的思考和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赏析::
这首诗以古代历史人物淮阴侯刘邦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复杂情感和对历史命运的反思。诗中首句“据立大功非不智”指出刘邦取得了伟大的功绩,显示了他的智慧和能力。但接下来的一句“复贪王爵似专愚”则表达了作者对刘邦晚年贪图王爵、权力的批评,认为他在晚年表现出愚蠢和贪婪的一面。
接着,诗中提到了“造成四百年炎汉”,这是在强调刘邦的功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他的汉朝建立了长达四百年的历史时期。但最后两句“才得安宁反受诛”,则点明了刘邦的命运变化,尽管他创立了汉朝,但最终也面临着不幸的结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淮阴侯刘邦的功绩和命运的反思,探讨了权力、智慧与命运的关系。作者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标签:
历史、人物、命运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邵雍写的《题淮阴侯庙十首》系列:

本文作者邵雍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佑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 查看更多>>

邵雍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