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闻慷慨赋将归”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频闻慷慨赋将归”出自哪首诗?

答案:频闻慷慨赋将归”出自: 宋代 苏辙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pín wén kāng kǎi fù jiāng guī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2:“频闻慷慨赋将归”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频闻慷慨赋将归”的上一句是: 白发忧民带减围 , 诗句拼音为:bái fà yōu mín dài jiǎn wéi ,诗句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问题3:“频闻慷慨赋将归”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频闻慷慨赋将归”的下一句是: 近传道士连三咽 , 诗句拼音为: jìn chuán dào shì lián sān yàn ,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频闻慷慨赋将归”全诗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 (cì yùn máo jūn shàng shū qiú guī wèi bào)

朝代:宋    作者: 苏辙

白发忧民带减围,频闻慷慨赋将归
近传道士连三咽,久悟禅门第一机。
夜永庵中诗自得,日高门外客来稀。
此心素定谁能劝,祗有丁宁诏莫违。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bái fà yōu mín dài jiǎn wéi , pín wén kāng kǎi fù jiāng guī 。
jìn chuán dào shì lián sān yàn , jiǔ wù chán mén dì yī jī 。
yè yǒng ān zhōng shī zì dé , rì gāo mén wài kè lái xī 。
cǐ xīn sù dìng shuí néng quàn , zhī yǒu dīng níng zhào mò wéi 。

“频闻慷慨赋将归”繁体原文

次韵毛君上書求歸未報

白髮憂民带減圍,頻聞慷慨賦將歸。
近傳道士連三咽,久悟禪門第一機。
夜永庵中詩自得,日高門外客來稀。
此心素定誰能勸,祗有丁寧詔莫違。

“频闻慷慨赋将归”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发忧民带减围,频闻慷慨赋将归。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近传道士连三咽,久悟禅门第一机。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夜永庵中诗自得,日高门外客来稀。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此心素定谁能劝,祗有丁宁诏莫违。

“频闻慷慨赋将归”全诗注音

bái fà yōu mín dài jiǎn wéi , pín wén kāng kǎi fù jiāng guī 。

白发忧民带减围,频闻慷慨赋将归。

jìn chuán dào shì lián sān yàn , jiǔ wù chán mén dì yī jī 。

近传道士连三咽,久悟禅门第一机。

yè yǒng ān zhōng shī zì dé , rì gāo mén wài kè lái xī 。

夜永庵中诗自得,日高门外客来稀。

cǐ xīn sù dìng shuí néng quàn , zhī yǒu dīng níng zhào mò wéi 。

此心素定谁能劝,祗有丁宁诏莫违。

“频闻慷慨赋将归”全诗翻译

译文:
年老白发的我,忧虑百姓的疾苦,身负使命减轻百姓负担,经常听到慷慨解囊的义士即将归来。
近来传闻道士连续三次吞咽了口水,久而久之领悟了禅宗的第一要旨。
在夜晚,我常在庵中吟咏诗篇,心情自得。白天,门外的客人来得很少。
我内心的信念是坚定的,任何人都无法劝解我,只有丁宁的诏令是不能违背的。
全文总结:
这段古文表达了一位年老的忧国忧民之心,他以白发、忧民、减围为自身特点。同时,他频闻慷慨解囊的义士即将归来,可能暗示国家将迎来善良贤明的领导。另外,文中提及一位道士在修行过程中领悟禅宗的要旨,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夜晚,主人公在庵中自得其乐地吟咏诗篇,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而白天,门外客人稀少,暗示主人公生活宁静,追求的可能是一种清静的生活态度。整个古文强调了主人公内心坚定的信念,守信于丁宁的诏令,不受外界干扰,持守初心。

“频闻慷慨赋将归”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诗《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是苏辙的作品,表达了对政事之忧、对归隐之愿的深切思考。诗人以白发忧民带减围为引子,显现出对国家民生的担忧之情。接着,提到了慷慨赋将归,暗示着希望能够放下权位,回归平凡生活,更关注民众疾苦。而诗中提到的道士连三咽、禅门第一机,则表现出诗人对内心宁静和超脱的渴望,暗示了归隐之志。
接下来的描写中,夜永庵中诗自得,日高门外客来稀,传达出了一种安宁与寂静的氛围,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最后,诗人表示自己的决心,这颗坚定的心不容违拗,只有丁宁诏才能制止。

“频闻慷慨赋将归”诗句作者苏辙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佑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复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复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谥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於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後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频闻慷慨赋将归”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