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兵曾斫火曾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贼兵曾斫火曾烧”出自哪首诗?

答案:贼兵曾斫火曾烧”出自: 唐代 薛能 《杂曲歌辞 杨柳枝 二》,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zéi bīng céng zhuó huǒ céng shāo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2:“贼兵曾斫火曾烧”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贼兵曾斫火曾烧”的上一句是: 高出军营远映桥 , 诗句拼音为:gāo chū jūn yíng yuǎn yìng qiáo ,诗句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问题3:“贼兵曾斫火曾烧”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贼兵曾斫火曾烧”的下一句是: 风流性在终难改 , 诗句拼音为: fēng liú xìng zài zhōng nán gǎi ,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贼兵曾斫火曾烧”全诗

杂曲歌辞 杨柳枝 二 (zá qū gē cí yáng liǔ zhī èr)

朝代:唐    作者: 薛能

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
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gāo chū jūn yíng yuǎn yìng qiáo , zéi bīng céng zhuó huǒ céng shāo 。
fēng liú xìng zài zhōng nán gǎi , yī jiù chūn lái wàn wàn tiáo 。

“贼兵曾斫火曾烧”繁体原文

雜曲歌辭 楊柳枝 二

高出軍營遠映橋,賊兵曾斫火曾燒。
風流性在終難改,依舊春來萬萬條。

“贼兵曾斫火曾烧”韵律对照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

“贼兵曾斫火曾烧”全诗注音

gāo chū jūn yíng yuǎn yìng qiáo , zéi bīng céng zhuó huǒ céng shāo 。

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

fēng liú xìng zài zhōng nán gǎi , yī jiù chūn lái wàn wàn tiáo 。

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

“贼兵曾斫火曾烧”全诗翻译

译文:
军营高高耸立,远远望见桥梁横跨其上。敌寇曾来砍伐,曾放火焚烧。
儿女情长常如此,依旧迎来春光无数。

“贼兵曾斫火曾烧”总结赏析

赏析:这首《杂曲歌辞 杨柳枝 二》是薛能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高出军营的杨柳枝,它曾经历了贼兵的砍伐和火烧,但仍然顽强地在春天重新抽出了万条新枝。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通过对杨柳枝的描写,表达了生命的顽强与生生不息的生机。诗人将杨柳枝与人生相类比,强调风流性格难以改变,即使经历了艰难与挫折,人仍然会在春天焕发新的活力。

“贼兵曾斫火曾烧”诗句作者薛能介绍: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会昌六年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权知京兆尹事,授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旧军,馆之城中,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衆疑逐能,自称留後,因屠其家。能僻于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今编诗四卷。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会昌六年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权知京兆尹事,授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旧军,馆之城中,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衆疑逐能,自称留後,因屠其家。能僻于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今编诗四卷。更多...

“贼兵曾斫火曾烧”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