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全宋诗 >诗词名句 > 游跫然亭 > 道火何曾烧着口

“道火何曾烧着口”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快问快答

问题1:“道火何曾烧着口”出自哪首诗?

答案:道火何曾烧着口”出自: 宋代 释德洪 《游跫然亭》, 是一首七言诗, 诗句拼音为: dào huǒ hé zēng shāo zhe kǒu ,诗句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问题2:“道火何曾烧着口”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 没有上一句,“道火何曾烧着口”已经是第一句了。

问题3:“道火何曾烧着口”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道火何曾烧着口”的下一句是: 问透法身藏北斗 , 诗句拼音为: wèn tòu fǎ shēn cáng běi dòu ,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道火何曾烧着口”全诗

游跫然亭 (yóu qióng rán tíng)

朝代:宋    作者: 释德洪

道火何曾烧着口,问透法身藏北斗。
当时我若见云门,一杖打杀乞与狗。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dào huǒ hé zēng shāo zhe kǒu , wèn tòu fǎ shēn cáng běi dòu 。
dāng shí wǒ ruò jiàn yún mén , yī zhàng dǎ shā qǐ yǔ gǒu 。

“道火何曾烧着口”繁体原文

游跫然亭

道火何曾燒著口,問透法身藏北斗。
當時我若見雲門,一杖打殺乞與狗。

“道火何曾烧着口”韵律对照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道火何曾烧着口,问透法身藏北斗。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
当时我若见云门,一杖打杀乞与狗。

“道火何曾烧着口”全诗注音

dào huǒ hé zēng shāo zhe kǒu , wèn tòu fǎ shēn cáng běi dòu 。

道火何曾烧着口,问透法身藏北斗。

dāng shí wǒ ruò jiàn yún mén , yī zhàng dǎ shā qǐ yǔ gǒu 。

当时我若见云门,一杖打杀乞与狗。

“道火何曾烧着口”全诗翻译

译文:
道法之火从未烧灼过我的口,我追问究竟法身所蕴含的奥妙,就像询问北斗星的位置一样。
如果当初我真的进入云门寺,我必定一杖将乞食而来的狗打死并且把它给予乞食者。
全文总结:
这句古文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清净自持的境界。作者表示他内心的火焰从未被外界扰乱过,他追求通达法身的境界,类比北斗星的稳定和恒定。在探讨自己当初在云门寺的决择时,作者坦然表示,如果他真的进入云门寺,他将不会被外物所动,甚至会毫不犹豫地对待乞食而来的狗,体现了他心境的坚定和超脱。整个古文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内心宁静的境界,展现了古代智者追求心灵自由与洞悉世间的追求。

“道火何曾烧着口”诗句作者释德洪介绍: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爲童子。哲宗元佑四年(一○八九),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爲僧。四年後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後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後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余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画,尤擅绘梅竹(《图绘宝监》),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於北宋僧人中诗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山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更多...

“道火何曾烧着口”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