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zhū fāng xíng huà qí qī
送诸方行化 其七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释守卓 (shì shǒu zhuó)

食施何如法施均,绿杨青草几番春。
擎盂好好廛中去,莫惜眉毛指向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shí shī hé rú fǎ shī jūn , lǜ yáng qīng cǎo jǐ fān chūn 。
qíng yú hǎo hǎo chán zhōng qù , mò xī méi máo zhǐ xiàng r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食物的分给怎么样,布施的法则都一样。青翠的杨柳和绿草经历了几个春季的变换。
拿起盛食的器皿,心存善念地到市集去,不要吝啬地用眼神指引需要帮助的人。
总结:这句诗描述了对待食物和施舍的态度,比喻人生如春天的变幻,同时强调善待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赏析:这首诗《送诸方行化 其七》由释守卓创作,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行者的劝告和祝愿。诗中作者通过对食施(供养食物)和法施(供养佛法)的比较,反映了佛教中供养的概念,强调了修行者应当坚持精神修持与物质供养的平衡。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绿杨青草勾勒出生机勃勃的画面,与行者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既有生活的欢愉又有修行的苦行。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劝告行者要珍惜修行的机会,不要轻视自身的修持,不要浪费时间。"擎盂好好廛中去"表达了行者应当持着供养的钵(盂)虔诚地去往佛堂(廛中),表现出修行者应当专心致志,踏实修行的态度。"莫惜眉毛指向人"则警示行者不要在外貌和物质上过于追求,应该注重内心的修炼和提升。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释守卓写的《送诸方行化》系列:

本文作者释守卓介绍:🔈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监懃禅师请居第一座。後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爲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所附介谌撰《行状》,《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守卓诗,以《语录》中《偈颂》部分编爲第一卷,散见... 查看更多>>

释守卓的诗: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