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pān sī lǐ mì xiào qí èr
送潘司理秘校 其二 🔈

朝代:宋 (sòng)    作者: 文同 (wén tóng)

曲栈绕斜谷,鈎栏天际分。
吟鞭摇岭月,倦枕拂溪云。
好景不关俗,新诗皆属君。
西南有归客,一一幸相闻。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qū zhàn rào xié gǔ , gōu lán tiān jì fēn 。
yín biān yáo lǐng yuè , juàn zhěn fú xī yún 。
hǎo jǐng bù guān sú , xīn shī jiē shǔ jūn 。
xī nán yǒu guī kè , yī yī xìng xiāng wén 。

  • 收藏
  • 笔记
  • 收藏
  • 做笔记
🐒
译文上移👆 复位🐬 附到原文右边💸 译文下移👇
🔈

译文:
弯曲的栈道环绕在斜谷中,高栏挂在天际。
骑马吟唱,晃动着山岭上的月亮,疲倦时拂去溪边的云雾。
美景与尘俗无关,所有的新诗都属于你。
在西南方有一位归来的客人,一个个幸运地相遇。



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致敬。曲折的栈道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前行,天空中的高栏隔开了天地。诗人骑着马在山岭上吟唱,摇曳着月光,疲倦时轻轻拂去溪边的云雾。他认为这些美景与尘世的琐碎无关,所有的新诗都属于他自己,是他的创作成果。在西南方向有一位归来的客人,他们幸运地相遇,彼此分享归途中的见闻和故事。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赏析:这首诗《送潘司理秘校 其二》由文同创作,以清新的山水景致和友情为主题。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对友人的情感来展现他的才情和感情。
首句“曲栈绕斜谷,鈎栏天际分”勾勒出一幅山谷中曲折蜿蜒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一画面引入了自然元素,为诗篇的情感铺垫。
第二句“吟鞭摇岭月,倦枕拂溪云”继续强化了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吟鞭”、“倦枕”等词语传达了诗人在山水间吟咏和休憩的愉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敬仰。
接下来的两句“好景不关俗,新诗皆属君。西南有归客,一一幸相闻”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慨和祝福。诗人认为美景和新诗都是为友人所创作和享受的,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的归来,令他感到欣慰和期待。
整首诗以清新、山水的景致为背景,以友情为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的诗意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注:翻译、赏析非标准答案,仅用作辅助理解。

为您找到文同写的《送潘司理秘校》系列:

本文作者文同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佑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佑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历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後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 查看更多>>

文同的诗:

相关诗词: